农村电影也需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江西欣荣院线 时间:2012-08-13 17:44:09 来源:内部 中影协 作者:管理员 1935 次浏览

最近一个时期,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此次活动虽然针对新闻宣传工作,但对于具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无疑会带来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广大的农村电影工作者在做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也应该树立起“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思想理念,推动农村电影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精神文明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者中,走基层是基础。就农村电影而言,走基层就是在电影放映网点上,要由行政村流动放映向自然村覆盖结合起来,要由条件好的放映点向边远山区和“老、少、边、穷,,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流动,特别是要密切关注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l Ll高沟深、道路不便、放映设备需人工背扛才能到达放映点的农民群众电影文化生活需求,力求电影放映覆盖面更大更宽,能使更多的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电影惠农”政策的温暖。在电影宣传、影片选择和电影放映方面,我们农村电影工作者更要始终坚持走基层的思想,切实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首位,更要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宣传、选择反映农民群众生活的影片,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观影需求,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不断增强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树立健康文明新生活的意识。可喜的是,我们已然看到了这些年来农村电影工作者在这方面努力的成效,许许多多的农民群众通过观看科教电影和法制宣传影片所学到的知识,用来发家致富和建设新农村的可喜变化。
    相对于走基层,转作风是根本。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党和政府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果而确立的一项民生工程,是因为农民而使我们农村电影工作者有事可做、有钱可挣、有饭可吃,农民群众是我们农村电影作者的“活菩萨”。正因如此,我们农村电影工作者一是要转变思想作风,心里时时刻刻想着农民群众、装着农民群众;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扑下身子,忠实的为农民群众服好务、放好电影;三是要转变电影行业作风,我们的职责是为农民群众放好电影,要有吃苦奉献的精神,不做空中浮尘,要勤于思考、勇于践行,只有从思想上树立起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心悦城服、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为农民群众服好务,切实为农民群众放好电影,让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插上电影的翅膀飞进干家万户,用电影艺术形式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科技致富的应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树立,才能真正做到农民群众满意,只有农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才能满意,我们的农村电影事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与走基层、转作风相比,改文风是关键。文以载道、文如其人,文风所体现出的正是一个人的本质和精神追求。对农村电影工作者而言,就是不能把电影放映当做一件简单的为放而放,而是要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农村的科技致富和农民教育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从而放出实效来、放出人气未、放出精神追求来,要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体验,多做实际的调查,了解农民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期望看什么,通过影片科学合理的选择放映充分表达和反映农民群众的意愿,使我们的农村电影事业更加符合农民的需求,与农民群众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而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农村电影就能长期以往,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当然,这不仅仅是一朝一夕,而是我们的农村电影工作者要把他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把农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把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努力放好每一场高质量、高标;隹的电影,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电影环境和电影市场,满足农民群众对电影艺术的各种需求,正是体现我们农村电影“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