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半个世纪的“电影轻骑兵”——记万载电影公司放映员谢善根
万载电影公司岭东电影队放映员谢善根,是个传奇人物,他凭着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从肩挑八点七五毫米电影放映机开始 ,陆续更迭使用了四种胶片机型 ,一直到现在的数字放映设备。他在农村电影放映路上走过五十三个春秋,对此,他无怨无悔。

一九七一年,十八岁中学毕业的谢善根被当时岭东公社招聘为电影放映员,那时各个大队基本上没通公路,下乡放映都是几十里的脚程,笨重的胶片和放映设备都是靠肩挑人扛,除了生产队偶尔派人来接送胶片外,基本是电影队自己负责把那一百多斤的放映机挑到放映点。谢善根年轻,人高力大,这副担子就落在他的肩上,两年的公社放映生涯,他挑着放映设备走遍全公社一百多个生产队。
一九七三年元月,谢善根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穿上绿军装走进军营。从新兵连到下连队,团首长得知他有放映一技之长,就调他到团部后勤当放映兵,在军营六年,他下连队进哨所,为部队官兵放映电影,他精湛的放映技术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赢得了部队官兵的一片称赞。
一九七八年冬,谢善根脱下军装退伍回到了家乡,时任岭东公社的领导找到他请他回电影队,他二话没说当场就应允了领导。因为热爱,一眨眼四十六年就又过去了……重温这五十多年的放映之路——公社转换为了乡镇,人山人海的露天电影升级为了拥挤不堪的礼堂电影院,时常烧片的胶片放映更新成了轻便清晰的数字放映……不管社会怎么变革、放映设备怎么更新换代,他都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最后,他都能成为技术能手、优秀放映员。从朝气蓬勃的有为青年到现在的老谢师父……斗转星移万物变迁,唯有谢善根对电影放映执着的心没变。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这平平凡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他自身的人生超越。
“责任感”——谢善根从事放映五十多年,他用超强的责任心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不论什么年代,每次放映他都用心准备,银幕挂得标准,设备摆放整齐。2021年五月,他在捆绑放映设备时,被绑带绳头打伤眼睛,眼睛晶体球被打移位,需住院治疗,二十多天的治疗期内,医护、亲人、同仁的轮番劝阻,硬是没拦住他坚持白天住院打针、下午返回三十多公里到片区完成本月放映任务。
“知足感”——谢善根从事电影放映以来,走过了人生的大半辈子,他天生的乐天派,他从不计较得失,他坚守公益电影文化阵地,虽然报酬低,他却说:钱多钱少不要紧,任务完成,钱够用就好。
“正义感”——由于深受红色电影侵染,英雄人物深深刻在谢善根的脑海,再加上在部队的锻炼,谢善根身上透着一身的军人气质,满满的正义感。八、九十年代,只要有谢善根在的公共场合,地痞罗汉都不敢为非作歹;在当地,有不知道乡党委书记名字的人,但没有不认识谢善根的群众。
在万载县电影公司,53年连续从事放映工作的谢善根,是“元老”级放映员,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罕有。他对电影放映认真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每一位放映员,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既然干上了电影放映这工作,要干就要干好。

已经七十多岁的谢善根师父,依然活跃在农村电影放映的宣传阵地上,他穿行于山水沟壑、村组屋场,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平平整整挂起的银幕上,一束束银光照亮着农村的夜空,光影交错在白白净净的幕布上,细细述说着一个个鲜活的中国故事。
很多人问他,怎么能这条路上坚持这么久?谢善根师父说:这是我一生对农村电影的情结,我对它的感情无以言表,只要我身体还好,我都会坚持下去……
万载县电影公司 胡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