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来,我从事农村公益电影下乡放映有十几个年头了,这十多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身边的乡村生活变化巨大,身处这巨变中,感受多多,收获多多。
感慨最多的还是交通上的变化,刚开始从事放映时,用摩托车驮着重重的全套放映设备,穿梭于村庄、来往在群山。曲折蜿蜒的山间沙石路上,骑着车小心翼翼,额上时时冒微汗,碰上风雨天气,打滑摔跤是常事。2015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开展,沙石路变成了水泥路,交通条件的变化助推了交通工具的升级,我把放映用的摩托车也换成了面包车。平稳宽敞的面包车更保障了我的人身安全和放映设备安全,也提高了放映出行效率,我不再担心刮风下雨和摔跤了,现在放映路上的心情也从紧张小心变成了轻松舒适。

从事过农村公益电影下乡放映的师傅们都有体会,放映现场观众的热情能给予放映员成就感,看着现场欢乐气氛下观众满足的笑脸,这也是一种幸福。但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电视、网络的普及,促进了观众需求产生变化,他们对于影片的选择从被动变为主动,对放映环境的舒适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重视安全放映……注意环境整洁……注重布置整齐……”,在公司领导不时强调的标准化放映的细节要求下,各放映队都暗自较劲各显神通,有比银幕吊挂平整度的、有比放映场地整洁度的、有比观众数量的……
而我,利用面包车的大空间,把十几张家里吃饭坐的小红凳和去朋友学校讨要的几张闲置小绿凳一起装上车。在放映场地上,把这些凳子整齐摆放在放映机前,于是乎……蓝色的天空、美丽的彩霞、洁白的银幕、红绿的小凳,相映成了一幅鲜活画卷,天地之间这多彩的场景,成了点亮乡村振兴最好的底色。
每次放映前,都有观众和路人对红绿小凳不吝点赞之声,小朋友们为争夺小绿凳,也常引得年轻妈妈们不时发笑……以至于到了吃饭时间,有些小朋友为了霸占一张而不愿回家……年轻妈妈们只好哄哄说:“师傅说了,不回家吃饭的小孩没电影看喔”……我常附和说“对,对,吃了饭的小孩我会给他留一张小凳”。

红凳很普通,也有过几次与村民弄错了或弄丢了的时候,但每每放映次日群众都会通过村干部转告于我。小小的红绿凳,不但会交织出许多故事,得到群众的夸奖,还不时会有观众说:“现在的政府真好,不但会送电影到家门口,连凳子都会带上……”,我听了,心里总是美滋滋乐滋滋的,因为我们的公益放映工作,是得到了群众认可的,我们在群众心中是代表着党和政府的,真是应了那句话“简单的事用心做,就是专家”。
近年来,我因下乡放公益电影,荣登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和2024年全省“学雷锋标兵”,这些陆续得到的荣誉,是对所有勤勤恳恳在用心为群众放映公益电影的全体放映员群体的褒奖,我真想把这份荣誉一一挂在为公益电影兢兢业业而奋斗在一线工作的放映员胸前!
万载电影公司 胡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