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江县城子镇,有一位名叫何兴远的乡村电影放映员,从1973年开始在人民公社放电影至今,已经放了40多年。如今,虽然他62岁了,但他仍旧放不下他的电影放映机。哪里有渴望电影的眼神,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大银幕上的光和影,就是他人生最眷恋的风景。近日,新浪九江走进了何兴远的“电影放映世界”。

1、何兴远,九江县城子镇彭湾村人,从70年代的人民公社时代开始就接触电影,整整放了42年的电影。今年62岁的他,仍旧放不下电影放映机。可以说,何兴远的电影人生和中国的电影事业一样,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
.jpg)
2、7月8日晚,九江县城子镇敬老院的小广场上热闹得像过年一样,空地上拉起了电影荧幕,居住在这里的30多位老人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个个手拿小板凳,主动自觉地坐立排队,期待着电影的开放。当地电影放映员何兴远将电影送到了这里。(杨风胜/摄)

3、何兴远家住九江县城子镇彭湾村,走进简朴的农家小院,就听到了一阵喧闹声。原来,何兴远正在家中调试放映设备。(杨风胜/摄)

4、何兴远介绍,一般自己没事的时候就会把这两台老式的胶片放映机拿出来通电、保养,不让它出任何毛病。(杨风胜/摄)

5、何兴远和他的两个“古董”放映机,一台是1975年的胶片放映机,另一台是1976年的。(杨风胜/摄)

6、见到何兴远时,他正像呵护宝贝一样在精心调试着两台老式放映机。提到两台老式放映机,何兴远介绍道:“原先有人想花大价钱买走这两台老放映机,我没舍得卖。”(杨风胜/摄)

7、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老式的胶片电影已经渐渐失去了市场,没人再看了。图:何兴远在检查电影胶片。(杨风胜/摄)

8、乡村电影放映员待遇低,工作辛苦,何兴远以前的许多同事早已改行,只有他一直坚守了40多年,“给大家放电影时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只有放电影才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据了解,在九江县11个乡村电影放映员里,何兴远算得上资格最老的,今年62岁的他,已经整整放了42年的电影。

9、刚开始,小编还以为这两台“古董”放映机已经“歇菜”了,没想到何兴远说这还能用。当着小编的面,何兴远捣鼓了一下,将一卷电影胶片放上去,接通电源后,墙壁上就出现了电影投影。(杨风胜/摄)

10、站在一旁何兴远的孙女在放映机前玩起了手影游戏。(杨风胜/摄)

11、提起自己成为放映员的经历,何兴远有些兴奋。老何介绍道,自己高中毕业后就进了公社的电影队。做电影放映员,不但自己能看电影,还能让其他人看电影,当时,还是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杨风胜/摄)

12、在村民们眼里,一到春天,老何依然会像从前那样,孤身一人顶着朝阳出门,披着星光回家。图:调试完电影放映机后,何兴远会到田间除除草,干些农活。(杨风胜/摄)

13、简单忙完田间的农活,62岁的何兴远匆匆吃了几口饭就开始“装车”,他打算傍晚能到城子镇敬老院给老人们放场电影。“前年家里添置了辆三轮车,比以前轻便了很多!”何兴远笑着说,最初放电影的那几年,靠的就是一根扁担两条腿。(杨风胜/摄)

14、因为爷爷要去放电影,何兴远的孙女和孙子早早坐在三轮车上,准备一同和爷爷去城子镇敬老院,聊及今晚放什么电影时,孙子兴高采烈地说:“今晚看打日本鬼子的电影,我最喜欢看了。”(杨风胜/摄)

15、2003年,应县电影公司的邀请,何兴远成为一名职业电影放映员。加上当地政府对“送文化下乡”的重视,每一次放映后,何兴远能够拿到65元的补贴。图:何兴远三轮车刚到敬老院,马上围上了热情的观众。(杨风胜/摄)

16、在几位观众的帮助下,老何提前挂好放电影的幕布。(杨风胜/摄)

17、何兴远说,当年的放映员很多都已经改行,只有他坚持了下来。(杨风胜/摄)

18、老何在做放映前的准备工作,接好电源,调好音响。(杨风胜/摄)

19、何兴远介绍说,每次放电影前,都会放一些农村防火知识、卫生常识等宣传片,向村民普及科普知识。一年下来,放得最多的时候,一年可以放上400多场电影。在幕布下,老何总是显得特别兴奋。(杨风胜/摄)

20、马上天黑了,老何架好机子,准备放映。(杨风胜/摄)

21、从2006年开始,何兴远的电影放映设备经历了一次“鸟枪换炮”的大更新,政府为他添置了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一套放映设备5万多元钱。对这套新装备,何兴远爱惜有加。图:老何使用的是政府为他添置的价值5万元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每次放映他能拿到65元的补贴。(杨风胜/摄)

22、早些年,绝大部分村民根本听不懂故事片中的普通话对白,何兴远就变成了翻译,一边放电影,一边用当地土话翻译故事片的主要台词,一场电影下来,嗓子都哑了。(杨风胜/摄)

23、前段时间,这台数字电影放映机还出了点小故障,让他心急如焚,本来计划在今年3月份就开始走村串户的放映计划,不得不推迟到5月份才开始。(杨风胜/摄)

24、老何聚精会神的放映电影。(杨风胜/摄)

25、每当夜晚来临,城市里灯红酒绿。若是生活在乡间,或许人们早已入眠。乡村离不开像何兴远一样为乡亲带来文化的电影放映员。何兴远四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给村民们送去的不仅仅是电影,更是滋养他们心灵的雨露。(杨风胜/摄)

26、他的无私奉献,让地处偏远的乡亲多了一份快乐,也多了一份对幸福生活的盼头;他的细心耕耘,让乡村的孩子多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也多了一份对未来憧憬的梦想。(杨风胜/摄)

27、临近电影放映结束,老何说,为了丰富村民的电影文化生活,他会一如既往地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哪里有渴望电影的眼神,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有生之年,只要走得动,他就会一直放下去。(杨风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