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农村33年 放映12000场电影

江西欣荣院线 时间:2012-10-18 11:38:48 来源:内部 南昌晚报 作者:管理员 2220 次浏览

安义县电影放映员杨满演绎“电影人生”

在安义县石鼻镇,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每天自带厚重的机器,行走在乡村公路上,每到一个村庄便挂好影幕,摆好数字放映设备,然后放映老百姓爱看的电影。这个人便是农村电影放映员杨满,今年59岁的他已经坚持做这个工作33年之久。

33年来共放映12000多场电影

昨日上午,记者在安义县石鼻镇见到了杨满,当谈到为何会选择放映电影这个行业时,杨满说,他对电影“情有独钟”,而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电影,是他最高兴的事。

“早期,石鼻镇有专门的电影队放电影,可是到了80年代,电视开始风行,看电影的人逐渐少了,电影队也随之解散,只有杨老一直坚持。”安义县石鼻镇政府的负责人说。

1979年进入电影放映这一行业,至今已有33年了,他一边种田,一边自己的“电影人生”。从胶片机到数码放映机、从每天步行去放映点到骑摩托车去、播放的电影从黑白变成彩色……记者了解到,这33年来,杨满累计放映12000多场电影,观众200万人次,行程超过30万公里。即便电影事业在乡镇逐渐冷却,他仍坚持着,没有放弃。

难以割舍自己的“电影事业”

1981年,石鼻镇成立了广播电影文化站,电影放映员的工资也是由乡镇统一管理。1985年,乡镇电影放映进行改制,乡镇不再负担电影放映员的工资,放映员由县电影公司统一管理,自负盈亏。

“在这些日子里,为了让老百姓看到最新的片子,我曾走路翻过西山岭到湾里拿胶片,骑自行车到靖安、奉新等邻县买胶片。” 杨满说,虽然干这行很辛苦,可是看到大家看电影时开心的样子,他就觉得辛苦也是值得的。

上世纪90年代,农村电影放映发生了变化,电视不断普及,农村电影放映受欢迎的程度也在走下坡路,渐入萧条的境地。“当时很多电影放映员因经常熬夜以及电影行业的不景气都纷纷离开了岗位。”杨满说,“我本来有机会调入电管站工作,却没割舍下自己的‘电影事业’。如果我也离开了,老百姓就不能在自己家门口看到电影了。”

内疚对家人缺少照顾

“年轻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在外面放电影,走哪睡哪,以至于没时间照顾妻子和儿女。”杨满告诉记者,1985年的一个晚上,自己年仅不到1岁的儿子发高烧,他知道后却还在乔乐乡坚持放电影。直到电影结束才连夜赶回家送孩子去医院。“当时还是胶片机,如果我中途离开了,没人滑动胶卷,电影就不能放映了,我只有等电影放完了才能回家。”谈到家人,杨满觉得很内疚。

很多安义人都外出做铝合金、塑钢生意,大都当上了大老板,杨满羡慕过,但他还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我弟弟经营玻璃生意,效益非常好,他常劝我转行和他一起经营,我都拒绝了。”杨满说,“虽然做这行多次遭到家人反对,可是有的老百姓还是喜欢在家门口看电影,只要他们需要,我会一直放下去。”

希望年轻人接力电影放映事业

采访中,记者跟随杨满来到他的家中,他家的大门旁醒目地摆放着一台老式的胶片机和一台数码放映机。记者提了一下,觉得非常重,而早前,杨满就是每天用担子挑着这么重的机器行走于村落间的。

“直到2005年,省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投入农民免费看戏、看电影和开展文体活动的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镇里就给我配了一辆摩托车和一台数码放映机,让我承担起周围乡镇的电影放映工作。”杨满边摆弄机器边对记者说,“组装机器起码也要半小时,而电影放映员也是需要合格证书的。”

记者看了一段用放映机投放在墙上的电影,画面很优质、声音也十分清晰……丝毫不比电影院的逊色。如今,杨满已快退休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到基层,把电影放映员的事业接下去,让农村文化更加繁荣。

 

                                  南昌晚报  记者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