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农村电影市场盘点

江西欣荣院线 时间:2015-01-28 15:50:01 来源:内部 电影数字中心 作者:管理员 2280 次浏览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中国电影产业“十二五”规划各项指标的关键之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先后出台支持电影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其中包括电影放映企业在农村的电影放映收入,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免征增值税。这极大地鼓舞了各地农村电影工作者,保障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的普及开展,促进了“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农村电影发展方针的落实,并在这个基础上推进“经营活跃、运营顺畅、管理规范、农民满意”目标的实现。

       截至12月31日,全国农村建立数字电影院线304条(含10条校园院线),同比新增8条;数字电影版权方231家,同比增加35家;地面卫星接收中心站208个,同比新增2个;在电影数字中心注册登记的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64369套(除去更新换代未注销、备用机和停机的,实际运行的放映队有5万余个),同比新增6199套;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可供订购影片3258部(其中农村以外版权影片1264部,占比38.80%),同比新增659部;共有3106部影片被院线订购,同比增加79部;全年累计订购场次达9286075场,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74610场,涨幅1.92%;各版权方和发行公司通过数字中心平台自主发行影片订购达3852041场,同比增长462959场,占比41.48 %(2013年总订购场次9111465万场,其中版权方自主发行影片订购3389082万场,同比增长1369986万场,占比37.20%)。

       2014年农村电影市场亮点频现,除了农村以外版权影片订购场次迅猛增长、占比大幅拉升之外,还包括百部城市票房过亿影片热订、科教片单片订购破十万、选片权利下沉、标准化放映实施、回传系统实现主动监控等多个方面,这些均突显出农村电影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一、 片源丰富多元  新片订购火热

 

    农村电影市场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版权方关注农村流动放映平台,电影数字中心也加大数字交易服务平台上影片的征集力度,加强与各版权方的联系,片源得到大幅拓展,2014年新增影片663部,包括故事片540部,科教片123部。其中有132部为2014年出品,有394部为2013年出品,从影片出品时间到影片登陆平台时间,基本满足了农民观众“看新”的愿望。

        从统计数据来看,新片的订购表现颇佳,订购总场次排名前列的影片中2013年下半年以来登陆平台的影片占绝大多数,其中6部为2014年上新影片。部分影片登陆平台少则两周多则一月就能攀至排行榜前列,如《特殊身份》和《不二神探》2月登陆平台,当月就跻身前二十名;《农家嫂子》上线半个月就荣登前十行列,《永远的焦裕禄》更是上新不到两周就跃升亚军。对比全年和上半年的数据,前二十名影片名次变化不大,这些影片往往一经推出就势如破竹,订购走势一路攀升,之后订购情况较为平稳,得到了院线和观众的广泛认可,成为全年的订购热门。院线在订购时更加注重影片质量,基本满足了农民观众“看好”的要求。

 

 

1、百部城市票房过亿影片让观众大饱眼福

 

    从《英雄》到《人再囧途之泰囧》再到《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国电影的大牛市已持续了10余年,缔造了一百余部城市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在城市市场整体持续火热的同时,农村电影市场也显示出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版权方关注农村流动放映平台,将版权作品投放流动放映市场,在农村市场再创佳绩。截至2014年12月31日,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共有117部城市票房过亿影片,其中可供订购103部,暂停订购14部,累计总订购场次已达5337002场,其中2014年订购场次784476场,年度影片总场次占比8.45%。另外,2014年新增34部,订购场次461186场,年度过亿片总场次占比58.79%。

       2014年,国产高票房影片进入农村市场的速度和数量均有明显提升,这些影片少则在城市院线尚未下档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农村市场,多则两三个月就登陆交易平台。截至12月底,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共上新34部票房过亿国产影片,其中包括2014年城市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即《心花路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此外,2014年还推出了《钢铁侠3》、《美国骗局》等11部新近进口动作片,其中《雪国列车》和《别惹我》均在2014年城市院线下线两个月即登陆交易服务平台。2014年数十部国产、进口高票房影片联袂而至,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渴望及时看到城市高票房影片的愿望。

 

 

2、纪录片成为订购生力军

 

    纵观2014年影片订购情况,除了以往热销的题材,几部表现突出的纪录电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型纪录电影《永远的焦裕禄》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而在农村电影市场得到广泛热订,连续数周蝉联订购冠军,截至目前累计场次达81840场。《乡村里的中国》由著名纪录片导演拍摄,由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另如《乡村文明你我他》和《欲望陷阱—远离非法集资的诱惑》两部院线自制纪录短片,影片内容贴近当代农民生活,有案例、有分析,充满了现实意义。

       这些影片或是“大制作”,或是“自制剧”,都得到了院线和农民的青睐,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民观众的欣赏水平在日益提高,他们对于集知识性、思辨性和审美意识于一身的纪录电影的需求有所增加。

 

 

3、戏曲电影农村放映平稳

 

    当下农村,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主要人口是留守儿童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院线在订购影片时就会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实际需要;此外戏曲电影具有一定地域优势,其故事内容或者表现形式更符合农村观众欣赏口味,因此这两年来戏曲电影的市场一直热度不减,受众固定,保持着平稳发展态势。2014年交易服务平台新推16部戏曲片(2012年上新14部,2013年15部),有80部戏曲影片被院线订购,涵盖京剧、豫剧、沪剧、黄梅戏、花鼓戏、昆曲、越剧、梨园戏等多个剧种,订购累计达711017场,占总订购场次的7.66%。

 

 

    从订购情况来看,豫剧电影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剧种。这不仅因为豫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河南省第一大剧种,影响力广泛,也因为近两年来豫剧电影发展迅速,内容丰富,既有传统故事也有现代题材。以冠军影片《农家嫂子》为例,其反映农村生活的“接地气”题材深受院线青睐,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优美动听的戏曲旋律无一不吸引观众。

       此外,地方戏曲数字电影拍摄现阶段成为各省(市、地区)探索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新路子。如湖南2012年拍摄的经典戏曲数字电影《五女拜寿》(花鼓戏),发行量大、深受基层群众喜爱,已探索出了一条投资少、生产周期短、发行快、收益大的公益电影拍摄之路。该省的第二部花鼓戏电影《老表轶事》2014年投入农村市场后同样大获成功,位居全年戏曲片订购第三名。

 

 

4、生活类题材领跑科教片订购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科教片可供订购456部(2014年新增122部),各院线订购381部,共计2358908场,占总订购场次的25.40%。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指导农民健康安全生活题材的科教片占据了主导优势,“长青片”如《家庭急救常识》、《农村防火常识》、《农村防范盗窃常识》等,从多个方面向农民宣传防灾应急自救的方法;《低盐饮食保健康》、《食盐与健康》从百姓日常饮食习惯入手,普及当前热门的减盐知识。

       科教片的放映活动和各地扶贫攻坚、科技推广、农业生产等工作有效结合,促进了科技兴农与科技强农,因此得到了农村观众的持续关注。2012年冠军《农村儿童安全常识》订购场次为72536场,2013年冠军《食盐与健康》订购场次为85839场,2014年《现代农村生活环境治理》以104955场次的成绩成为新一届订购冠军,三年来科教片的最高订购场次不断攀高,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现代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是2014年山东省新农村数字院线有限公司出品的又一科教片力作,3月下旬登陆平台以来就势头强劲,创造了科教片周订购场次首次过万场的纪录,截至12月底订购场次达104955场,更是成为首部订购破10万场的科教片。

 

 

5、主旋律专题影片传递正能量

 

    3月1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观看〈焦裕禄〉等8部影片的通知》下发。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焦裕禄》、《生死牛玉儒》、《杨善洲》、《第一书记》、《吴仁宝》、《永远是春天》、《郭明义》和《雷锋》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的内容, 分别组织集中观看。全国农村数字院线充分考虑到数字电影宣传、教育和传播的功能,积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订购和放映相关影片,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截至12月底,上述8部影片累计订购达242047场,其中仅 2014年的订购场次就达159910场,年度总场次占比1.72%。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通知,决定于8月20日至12月 31日,在全国农村地区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重点国产影片献映”活动,共推出53部献映影片,其中包括27部第十三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电影作品。截至12月底可供订购影片23部,累计订购291162场,年度总场次占比3.14%。

       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广大农村观众看到更多的优秀影片,电影数字中心推出“历届五个一工程获奖电影推荐”专题,截至12月底可供订购影片有135部,累计订购高达4475481场。

 

二、各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切实满足群众观影需求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已成立304条流动数字电影院线,其中261条院线于2014年参与影片订购,参与率为85.86%。纵观全年农村电影市场走势,在订购场次上,老牌院线保持强劲势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订购十佳院线排名基本稳定,江苏新希望院线蝉联冠军。在订片、放映等经营模式上,各省、地区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当地的政策资源优势,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更加贴近群众实际需求,真正做到了公益电影“惠民生”。

 

 

1、院线自制 实现两个效益双赢

   

    近年来部分院线相继开启电影摄制和发行业务,将农民群众观影需求与政府部门民生工程推广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山东新农村院线已拍摄各类影片20 多部,这些影片时常出现在流动放映市场电影订购排行榜前列,包括2014年科教片订购冠军影片《现代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公司还不断拓展音像制品、电视、网络等发行渠道,“山东新农村出品”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2014年山东新农村受邀参展“中国首届科普电影文化周(展)”,公司摄制的《乡村文明你我他》、《低盐饮食保健康》等四部影片入选参加优秀影片展映,其中《欲望陷阱-远离非法集资的诱惑》荣获“中国首届科普微电影大赛”一等奖,这部纪录短片在2014年的影片订购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河南周口市新农村电影院线把当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其独立创作的“农家系列”戏曲电影(《农家媳妇》和《农家嫂子》),凭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题材在农村市场掀起一轮轮订购热潮。最新力作《农家嫂子》自2014年3月登陆平台后就一路走高,荣获2014年影片订购第四名。

 

2、选片下沉  让观众成为电影放映的参与者

 

    随着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上影片类型、题材的日益增多,院线订片的可选性显著增强。让选片权利下沉、让农民看到爱看的电影,成为下一阶段的关注点。要让老百姓看得满意,就必须强调基层观众参与选片的重要性。

       莱芜新农村院线2014年起在全市1000个行政村建立电影放映信息员,每月举办一次村民电影预订会,组织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村民群众进行“点单”,“点单”确定后,由公司统一安排片源,组织放映。

       山东新农村院线定期邀请基层放映员代表和农民观众代表参加看片会,了解观众对影片的真实反映。对初步选定的影片,采取赠送影片场次的方法,每个管理服务站赠送一场,组织当地放映员和观众代表观看,让观众真正参与到影片的选择中。对于部分地域性较强的影片,采取举办区域看片会的做法,院线公司出资,邀请一定区域内的放映员代表和观众,集中观看选择影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江西省启动实施群众点片制度,点片放映方式包括现场点片、网上点片和手机短信点片。为推进实施点片放映制度,江西新闻出版广电局要求,农村电影放映单位要加大影片宣传推介力度,要利用江西欣荣院线网站及时发布可供公益放映的影片情况,帮助群众了解剧情、作好选择。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加强点片放映的督促检查,督促农村电影放映单位将点片放映执行情况作为考核放映员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依据,对没有合理原因不回应群众点片放映需求的,要及时督促改正;屡教不改的,要适时调整放映员。

 

3、校园院线蕴含巨大潜力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校园院线已有10条,其中陕西励志校园数字院线可谓是行业翘楚。该院线成立于2010年,是全国规模最大、覆盖学生数最多的校园数字院线。河北德翰校园数字电影院线和河南驻马店市纪元校园教育电影院线均是2013年成立的新院线,订购排名与去年相比都有所上升。德翰校园院线目前有110支放映队,网络遍布河北省174个县市区,服务20000多所中小学校。驻马店纪元校园院线隶属河南省纪元校园教育电影院线,纪元院线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省级民营电影校园院线。

       2014年,教育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签署《关于“全国校园电影院线”会商备忘录》,启动建设全国校园电影院线,目标是经过3至5年的努力,在高校建设6000块银幕,主要覆盖大学校园。“全国校园电影院线”的建立,将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必将进一步促进校园电影放映的发展。

 

 

4、改善观影条件  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东部很多地方,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农村的观念,走上了小康之路的农民群众已不满足于一月一次的露天放映和站着观看,他们希望能够坐在乡镇影院和城里观众一样看电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西部地区、北方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也对看好电影有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各地农村群众集中,却因正值冬季,大部分地区天气寒冷,室外难以放映,本来是观影需求最旺盛的季节,却成为农村电影放映的淡季,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变漫长的冬季没有电影看的现状。

       室内放映能有效节约放映成本,消除天气等不利影响,放映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因而室外流动放映转为室内固定放映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全国各地近两年来致力于室内固定放映的建设,利用乡镇礼堂、文化活动站(室)建立室内固定放映点,有条件的地区重点实施县城及有条件的乡镇影院建设,将逐步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村固定放映为基础、流动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市场公益兼顾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村观众看电影的问题。

       目前除北京、上海基本实现室内放映外,以浙江、宁夏为代表的南北方各地区因地制宜,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以浙江为例,温州的室内示范点、安吉的固定影院都值得借鉴。

       温州院线争取到了宣传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支持,制订室内放映点统一建设标准,由温州市文广局统一验收命名。在2013年基础上,2014年温州又建成100个室内放映点,截至目前共有201个农村电影室内示范放映点。验收合格后,市文广局为每个室内示范放映点奖励1 万元。安吉目前已完成26家乡村固定影院,正式投入运营20家,辐射9个乡镇。2014年安吉还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模式,建立了全国首个农村影院“一卡通”票务管理系统。目前有4个行政村作为“一卡通”试点,对放映工作开展较好、年度放映任务全面完成的村级数字影院,年终给予适当奖励;对经营管理规范有序、票务组织成效明显的影院,按实际票房收入额度,给予1:1的配套奖励,最高奖励额度不超过3万元。

 

5、探索解决农民工看电影难问题

 

    这几年中国城市和农村主体都发生了变化,2.7亿农民工已经不在原来农村,但由于城市专业影院票价过高等原因,农民工看电影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近年来对此已经做了探索,采用公益和商业放映相结合,免费、收费和售票兼而有之的方式解决农民工看电影难的问题。这其中包括计划打造农民工看电影的爱心卡,即由政府、企业(院线)、农民工共同出资的电影卡,这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可以解决基层农民工看电影的问题。

       河南省继2013年成功举办万场电影送民工活动之后,2014年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电影送民工活动。活动在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建设工地,按照每月放映2场电影的要求,开展优秀电影免费放映活动,全年共放映11789场。浙江宁波在各大工业园区开辟电影放映点,每周放两场电影,由当地政府支付补贴款。现已设立20个放映点。珠影集团网络公司(民营)与中国电信合作,率先成立了面向农民工服务的商业化运营的放映公司,公司提供放映场所,中国电信提供放映补贴。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和上海市总工会联合推出“同在阳光下”——上海农民工假日免费电影专场放映活动,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十一”假日期间推出,在上海全市近百个社区文化中心放映,农民工可凭身份证就近观影。由华夏电影公司、北京青年宫和北京建工集团联合主办的 “百场电影进工地”活动以举办了十届,自2005年开展以来,累计为北京建工集团海内外近400个工地放映电影1000余场,惠及建筑工人64万余人次。宁夏自治区对城市建筑工地,根据人员结构和工期,适时放好电影。针对农民工的特点,积极订购科教片和秦腔、豫剧等片目。加强对城市农民工放映电影的监管,加强明察暗访,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放映场次的逐一落实。

 

6、实施标准化放映 提高放映质量

 

    当前农村电影放映过程中还存在着虚报放映场次、规范化程度不高、放映质量较差、农村观众流失等一些问题。因此,实施标准化放映,提高放映质量迫在眉睫。山东、宁波等地都出台了相关文件,他们的创新举措为其他地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

       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出台了《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实施办法》,加强对放映队伍的管理,对公益电影管理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放映人员、放映设备、影片节目、映前宣传、操作流程、监督管理“六规范”的要求,强化映前宣传和观众的组织,强调电影节目的重要性。标准化放映取得显著成效,放映质量提高了,观众人次较之前有了几倍到几十倍的增长,观众满意度也大大提升。以安丘为例,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以来,小村观众近百人,大村人数达二三百人,甚至四五百人。

       宁波推出了《宁波市农村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标准化放映规定(试行)》,在放映人员、放映设备、放映计划、影片节目、映前宣传和电影放映六个方面的基础上,着重在数字影院建设上提出了标准化要求,力争通过2014年至2016年3年努力,打造100个农村固定放映点、100家公益电影放映基地、100座乡镇数字影厅。2014年是实施这项工程的第一年,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乡镇多厅数字影院54个厅,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60%。

       农村电影规范放映不仅是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好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是农村电影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标准化放映证明,农民群众不是不喜欢看电影,观众人次的多少关键在于放映服务是不是到位。通过标准化放映,上述这些地区的观众人次出现明显上升、农民观众观影习惯逐渐形成,真正发挥了农村电影在文化娱乐、宣传引导等方面的作用。标准化放映可以进一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农村电影放映评估体系建设难题,可以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村电影放映活动,让政府的实事工程真正成为民生工程。

 

三、五年磨一剑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迎来收获季

 

    2014年,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已走过整整五年,这是发展的一年,是变革的一年,更是收获的一年。四川凉山、甘肃、青海译制中心的录音棚建设正在进行,云南译制中心计划建设新的中心大楼,内蒙古译制中心搬迁新址,广西译制中心划归广西电影集团,延边整合电影电视译制成立延边朝鲜语广播影视节目译制中心,中影译制中心整合民族语译制及进口片译制业务等等,全国各译制中心都在寻求突破,人员、硬件、业务等各方面均有所提升。

       中影译制中心加大素材收集力度,素材来源多元化,除了电影局接收乐效及终混声抠乐效外,更直接联系片方收集;截至目前,中影译制中心共计制作完成565部可供译制影片素材。2014年可供译制影片110部,其中故事片82部(含城市票房过千万影片17部)、科教片28部。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少数民族语译制完成影片1024部,较 2013年全年增加252部,涨幅32.64%,其中云南译制中心涨幅较大,全年共完成译制影片494部,较去年增长80.29%(完成故事片译制295部,较去年增长144%)。

 

 

    2014年全国少数民族语译制电影放映达225309场,与2013年大致持平。广西、内蒙古、四川凉山等译制中心通过加强沟通合作,近两年放映场次大幅提高。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发展至今,译制数量基本满足各地少数民族地区需求,在稳定数量的同时,提高译制质量和放映场次尤为重要。今后在各省区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各中心要加强与院线合作,共同推进少数民族语译制电影的放映工作。

 

四、电影数字中心加强网站宣传服务  回传系统实现主动监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院线以及农村观众,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不断加强网站宣传服务:DMCC增加多个栏目板块,进一步加大影片宣传力度;与此同时,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数据回传系统技术功能得到突破,创新性实现了主动监控。

 

1、加强影片宣传 引导院线订购 

 

       2014年,电影数字中心网站(www.dmcc.gov.cn)加大影片信息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引导院线订购。在首页新添“即将上映”和“热订影片”版块。“即将上映”展示已与版权方签订合同并即将在农村市场发行的影片,通过这个版块,新片、城市高票房影片订购预热,各地院线能尽早了解到影片信息,为订购提前做好准备。“热订影片”展示近期登陆平台的城市高票房影片和优秀的主旋律影片等;在此基础上,网站首页顶部还增加了醒目的滚动图区,以更加鲜明的表现形式宣传“热订影片”,以及中心制作的最新电影专题推荐等内容。

       电影专题栏目积极落实上级指示精神,配合时下热点,推荐相关主题、相关系列影片,为院线举办主题展映提供参考。以2014年推出的《百部城市票房过亿国产影片推荐》为例,电影数字中心抓住国产高票房影片大量涌入农村市场的契机,整理出103部可供订购的城市票房过亿国产片,推荐给院线选购。不少院线反映这个专题推荐的影片片目众多、题材丰富,大大满足了农民观众想看城市“大片”的愿望;江西欣荣院线就根据这个专题,订购了102部“过亿”电影,在全省开展 “流光溢彩中国梦•电影贺岁合家欢”活动,实行群众点片模式,根据群众意见安排放映。

 

2、回传系统主动监控  管理更加及时有效 

 

       2014年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数据回传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在功能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从以往的远程放映监查升级为系统主动监控。利用数据回传系统提供的基本准确可靠、全国全面覆盖的放映统计结果,各级主管部门可以掌握辖区内所有放映队的放映情况,结合一定的行政手段,可以在不进行任何技术改造的情况下,形成可靠有效的管理体系。具体操作由各省、地区主管部门授权数字中心,回传系统就可对存在放映场次异常现象的放映队直接暂停订片资格,当播放服务器里的剩余场次放完就不能充新的场次。如需重新开通,放映队必须提交说明,由院线出具正式的《播放服务器回复订购授权功能申请表》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通知数字中心,数字中心在收到通知后两小时内恢复该放映队的订片资格。回传系统的主动监控功能,代替了人工检查,从被动转为主动,分摊了管理上的压力,实现了及时、有效的监管;同时可调动放映队、院线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各级单位从不同环节提升放映质量。

       以河北省为例,2014年7月起,河北全省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全部依照数据回传系统的统计结果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场次监管。在实施管理前,河北省局定期使用系统查询放映统计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并对相关院线、放映队逐一跟踪督查;实施上述管理办法后,河北省局不再需要跟踪督查,只需要有针对性的检查核实,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监控”。从院线反馈、省主管部门调查、系统统计数据等多方面渠道反馈情况来看,河北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整体放映质量呈现大幅度提高的趋势,根据数据回传系统的统计结果,河北省上半年异常放映场次比例为1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实施管理后下半年异常放映场次比例下降到了1%左右。

       电影数字中心2014年下半年还成立调研小组,根据回传系统中统计出的单日放映场次过多情况,与相应的院线电话沟通了解相应放映队的实际放映情况。调研工作统计出的放映场次达3万7千多场,涉及全国16个省份35条院线452个放映队。根据院线反馈,88%以上为人为删减场次。院线订购影片场次不合理,为了图省事一次性订购过多场次,在放映计划调整时放映员放映不完通过连续播放来删减原有场次。虽然根据院线解释这类放映场次大部分不发放补贴,但即便如此至少也浪费了订片费用,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观影利益。

       对此,各地主管部门可利用技术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保障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可持续化发展。另外仍然要向院线推荐“多次少量”的订购模式,根据辖区观众的具体需求分批分次、一次少量订购,合理选订影片,规范放映行为,切实惠及群众。

 

五、继续深化农村电影改革  力求“十二五”圆满收官

 

       从2005年的浙江台州试点至今,我国农村电影发展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网络,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全覆盖;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农村电影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电影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群众观影条件相对较差;二是适合农民观看的精品影片数量仍然不多,满足农村群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还有待加强;三是农村电影市场化运作和公益化服务相结合的体制机制还未建立;四是农村电影从发行、放映到监管以及财政补贴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改革完善的问题。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新一轮农村电影体制改革试点省份,浙江省于2014年起全面启动深化农村电影体制改革工作,探索农村电影可持续发展机制,在推进农村室内放映点建设、实行农村电影统一供片、尝试农村电影“一卡通”等领域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围绕2014年浙江试点和其他一些地区的探索,下一阶段做好全国农村电影可持续发展工作主要有以下思路:(一)加强管理,完善公益场次补贴资金发放机制;(二)加强监管,确保放映场次真实有效;(三)培育主体,继续完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机制;(四)积极探索,完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的供片机制;(五)改善条件,着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基础设施建设;(六)因地制宜,努力满足农民工群体的观影需求。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要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影市场可持续发展,满足农村老百姓不断提高的观影需求,在交易服务平台升级、放映回传系统推广、农村电影节目征集、农民观影条件改善等方面下大力气。其中在节目征集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中提到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版权方应该进一步加快投放速度将城市院线口碑和品质俱佳的新片进入到农村市场,同时院线也要紧跟影片上市步伐多订购一些新片,满足群众最新的观影需求。此外,还要继续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引入竞争性分配方式,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引导农村院线、县电影公司建立市场运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提供主题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使农村电影放映真正惠及于民。

 

 车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