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缘何成为“焦点”

江西欣荣院线 时间:2009-05-19 00:00:01 来源:内部 作者:管理员 2895 次浏览

3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一期《电影进村,农民受惠》的节目,节目对开封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进行全面报道,对开封县积极探索“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新模式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4
月20下午,国家广电总局调研组一行来到开封县专题调研农村电影工作。陪同调研的河南省广电局副局长宋凤仙对开封市农村电影工作特别是开封县积极探索电影产业化之路给予高度赞赏。

  
事实上,早在2008年10月21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督察组在开封县实地察看推动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繁荣农村电影放映市场的有关情况时,就对开封县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新模式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赞赏:“开封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可以作为案例在全国推广。” 

  开封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缘何成为“焦点”?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开封县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开封县委书记于吉良告诉记者,“这个新模式的核心,就是把满足农民群众的电影需求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我们县每年拿出几十万元全方位支持数字电影放映工程。” 

  人们不禁要问:开封县如何做得如此成功呢?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总经理郭建华风趣地用一句顺口溜作答:“三块儿阵地一条线,16台机器挨村转。” 

  “三块儿阵地一条线”,即以面向农村、学校、社区放映为主要阵地,以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组织放映为主线;“16台机器挨村转”,意思是说面向全县335个村,遍布全县各乡镇的16台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可实现群众一村一月看一场数字电影的放映目标。 

  这句顺口溜形象地诠释了开封县为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作出的积极尝试。近年来,开封县以数字化放映为龙头,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依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发展思路,不仅盘活了一个县级电影公司,还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由昔日的“独角戏”变成了今天的“大合唱”,为全国、全省的农村电影放映发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开封县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由此成为叫响全国的文化品牌。 

  通过积极探索“影教结合”、“影企结合”、“影政结合”等放映模式,开封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不断加大经营创新、体制创新,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影企联动上,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通过放映宣传企业形象、企业产品与企业品牌的“形象电影”和“广告电影”,由企业埋单,农民得实惠,实现了双赢。在影政结合上,仅通过参与开封市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这一项,开封县就放映廉政数字电影1686场,观众为150多万人次。为倡导全民创业,开封县还将群众身边创业典型的事迹拍成数字影片《创业者之歌》,在三级干部会和各乡镇巡回放映,社会反响强烈。2008年3月,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还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开封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战略得到稳步推进,特别是开封县委、县政府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列入政府工作“十二件实事”,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的发展。近年来,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已累计为群众免费放映数字电影9708场,观众960多万人次;免费放映科技影片9680场,观众达860万人次;免费放映广场电影17216场,观众达1311万人次。
“送米、送面,不如送部科教片”

  
如何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尽早成为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2008年,开封县委、县政府从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把放映科技电影作为为民要办的政府工作“十二件实事”之一,提出“让群众看一场科技电影、学一门致富技术”。 

  “2009年,我们将放映科技电影又纳入政府工作‘十五件实事’中,提出继续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为群众放映科技电影5000场以上,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封县县长张栋梁告诉记者。 

  据统计,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放映科教电影共计6868场次,观众人数580多万人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在全县15个乡镇365个行政村、社区、广场以及县直各单位大力开展农村科技电影放映活动,先后放映了农村饲养、保护生态环境、普及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致富的科教片,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有的村干部为此还编出了顺口溜:“送米,送面,不如送部科教片。” 
“娱乐有场所,欢乐又祥和”

  
为推进县城及集镇文化建设,活跃居民文化生活,河南省文化厅采取“政府协调指导,企业运作经营”的办法,在全省城镇推广了“数字电影广场”建设。 

  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的全省“数字电影广场”项目,目前已经在河南全省建起了121个电影广场,这些广场分布在全省90个县城,4个集镇,10个省辖市。截至目前,共为群众免费放映广场电影17216场(其中故事片8608场、科技片8608场),观众达1311万人次。广场电影不仅吸引了中老年人,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观看,受到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群众夜晚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 

  电影广场活动的开展,不仅传播了先进文化,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还带动了其他文化活动的发展。同时,广场电影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广场电影放映以来,在广场周边增加了冷饮摊、小吃摊、台球桌、露天舞场和儿童娱乐园等,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广场经济”。 
“电影不是剩饭,仍是美餐”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创新对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已成为当前一个新的课题。开封县以放映“廉政电影”为载体,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组织协调上,开封县纪委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看一场廉政电影,开展一次大讨论,写一篇观后感,受一次廉政教育”的倡议。在体裁内容上,开封县电影公司精选了《生死抉择》、《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村官李天成》等以弘扬廉政主旋律为内容的大量影片,并专门制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又生动形象的反映廉政文化的幻灯片,配合廉政影片的放映。结合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开封县还相继开展了“广场电影周周送”、“廉政电影进机关”、“送廉政电影到农村”、“社区公开放映”等活动,在县世纪广场、各单位会议室、学校操场、农村主要街区等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公开放映“廉政电影”,让广大干部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接受反腐倡廉教育。在县供电局放映电影《信天游》后,一位干部说:“看过电影后,我深深感到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我们要向电影中的先进人物学习。”一个领导干部的家属看完电影《暖秋》说:“在电影中看到腐败分子的悲惨结局,心里触动很大,今后我一定要当好贤内助、廉内助。”

  “在各类传播媒介日益发展的今天,电影不是剩饭,仍是美餐。”谈及放映廉政电影取得的良好效果,开封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罗宗权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