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电影:核心理念与升级换代

江西欣荣院线 时间:2014-01-22 15:00:39 来源:内部 中国电影报 饶曙光 作者:管理员 1767 次浏览

◎ 创作和产业都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2013年我国电影产量、票房收入、银幕数量、观众人次等所有与电影产业相关的指标都取得新的增长,市场容量持续扩大,生产力不断解放,后产品开发不断拓展,质量效益也有所提升。可以说,整个创作及其产业层面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创作层面看,无论是思想内涵开掘还是艺术表达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和突破。《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编剧和导演有相当清醒的文化自觉和艺术自信,在深度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面对历史,不回避矛盾,不回避灾难,选取周恩来生命中短暂的四天四夜,聚焦其在特定时期甚至非常时期的工作情况、生活状态,用影像的方式“活化”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影片深刻地把握住了周恩来内在的人格特质和精神气质,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而又“陌生化” 的艺术形象,同时充分发掘题材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将历史的叙事巧妙地嵌进当代观众的现实视野中,获得了深刻的、巨大的当下意义,产生了一部优秀的主流电影应有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广大电影发行工作者的努力下,影片获得了近8000万票房,为主流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和标示。影片《毛泽东与齐白石》从独特角度再现了1950年前后两位伟人之间惺惺相惜、富有浪漫色彩的交往,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意义深远和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以及政治清明、人心舒畅、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想象的独特历史氛围、文化景观。一大批主流电影如《忠诚与背叛》、《警察日记》等也都力图突破概念化、公式化、定型化,从生活细节着手、从老百姓的视角着手,适度借鉴类型化经验,追求主流价值观表达与商业类型化叙事结合和融合,为主流电影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它如偏重于艺术追求的影片《兰亭》、《百鸟朝凤》艺术风格完整,在实现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也超越了创作者个人的情怀和境界,实现了小情怀与大情怀、小故事与大主题、小人物与大背景的结合和统一,可以为中国电影赢得更多的美誉度。《兰亭》通过有血有肉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让观众重温了民族的悲剧,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影片巧妙地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到了影片中,使影片具有浓浓的文化韵味和中国美学的通体和谐。

 

       众所周知,困扰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问题是类型单一,创意匮乏,跟风严重,“山寨”盛行。特别是自从《英雄》横空出世以来,占据市场主体地位的都是清一色的古装武侠大片。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当下主流观众群体的更新换代以及主流创作群体的更新换代,国产电影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态势。可以说,占据电影市场主体地位的类型电影摆脱了过去10年的大片崇拜症、大片依赖症,类型样式正在不断拓展,不断走向多样化,不断走向成熟,并且形成了与当下观众、当下电影市场的有效对话和良性互动。《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糅合浪漫爱情、青春、励志、校园等元素,叙事节奏现代化、表达风格时尚化,紧跟时代、贴近受众,在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的同时也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成为了 2013年中国了电影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厨子戏子痞子》、《毒战》、《盲探》、《神奇》、《太极侠》、《不二神探》、《激战》、《天台爱情》等影片在类型拓展上都为中国电影类型化作出了努力和贡献。《101 次求婚》、《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一夜惊喜》、《非常幸运》、《我想和你好好的》、《我爱的是你爱我》等一批都市爱情片,从仰视的“看新鲜”、“看时尚”,变成了平视的“看生活”、“看共鸣”,获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和追捧。《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四大名捕2》都是按照电影工业模式制作的系列电影,依靠其过去的人气和口碑也获得了不菲的票房回报。非行导演的《全民目击》被称作内地市场的“首部悬疑律政片”,实现了中国电影细分类型的一个新拓展。可以说,中国类型电影创作和生产找到了通向当下观众内心情感需求、与观众产生共鸣互动的创作路径;创作者在遵守类型片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和感情体验进行调整,更多地与当下中国观众有效互动,也赢得了当下中国观众的认同和信任。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过去理论批评层面一直想破解的难题,为中国电影类型化、多样化和大众化作出了贡献,也为市场层面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和基石。不过,警匪片、科幻片、公路片、悬疑片等类型依然匮乏,中国电影类型化新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依然需要全体电影人的智慧和努力。

 

       民族题材电影《西藏天空》、《唐卡》、《阿米走步》、《索道医生》,儿童电影《全城高考》、《青春派》、《我的影子在奔跑》、《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农村题材电影《胡巧英告状》具有独特的艺术视角、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较高的文化品位,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多样化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动画电影《赛尔号 3》、《摩尔庄园2》、《洛克王国2》,特别是作为动画电影品牌化代表的《喜羊羊与灰太狼5》,依靠“品牌化”的策略在市场上获得了可观的票房,但以量取胜、“高产低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毫无疑问,人们对当下中国电影的感受、观察和评价会存在着众多的差异,但我们一直以来期盼的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国产电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是过去中国电影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还是产业化改革和推进中出现的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加以改革、调整和完善。发展依然是中国电影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中国电影的硬道理,依然是中国电影的 “主旋律”。不过,更重要的是要有效转变中国电影的增长方式。

 

       ◎ 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换代及其核心理念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发展进入黄金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仔细观察和审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出现了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而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会促使国产电影创作乃至消费格局发生相应的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同时也为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节点的改革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为中国电影产业从粗放型、数量型增长到集约型、质量型、包容式增长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为中国电影产业模式不断成熟和完善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深入和发展,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和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产业链也有了一些新的拓展。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主要环节和领域内部的精细化分工越来越专业,从制片、发行到营销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公司操作,形成了分工协作的运作模式,过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产业环节如担保人制度、版权分割等开始出现。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市场的出现和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电影产业链。

 

       随着国内一线城市电影市场的票房增幅趋于平缓,二三线城市电影市场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过去几年,二线和三线城市电影市场票房近五年平均增长率要比一线市场分别高出9.05% 和 11.25%。数据显示,全国县级城市拥有影院1500座左右,银幕数超过5000块,其中大多数是现代化数字多厅影院,有序、有效拓展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覆盖能力。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影片的“接地气”,直接给二三线城市的电影观众带来了情感上、文化上的亲近感,为巩固和提高国产电影市场份额提供了保障,成为了国产电影票房增幅的重要来源,其空间和潜力不可限量。

 

       如前所述,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体系中“大片独尊”时代的终结,预示着国产电影可能进入一个更为理性、更为多元、更为广阔的时代。而随着观影群体的更新换代,也必然推动导演群体的更新换代,必然推动电影类型的更新换代和深度拓展。电影界的“新力量”正在成为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但不可否认,中国电影无论是在产品结构及其多样性,电影产业链,电影单片质量和效益以及类型电影的多元化、成熟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短板”,并且有些“短板”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化解和解决。如中国电影“走出去”呈现出与国内电影市场大幅增长逆反的态势,对外传播战略的形势与任务依然严峻;由于电影市场增速过快和局部地区市场饱和,造成了单片效益、单个电影院效益下降,电影产业整体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与我们的近邻韩国电影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2013年共有167部韩国本土电影上映,而上映外国电影有624部之多,但韩国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9.9%;在票房排名前10部影片中,韩国本土电影有8部,外国电影只有2部。更重要的是,韩国每个人平均看了两部本土电影以上。有人乐观地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正式升级为 2.0版本。对此,笔者还是有所保留。中国电影当务之急就是要抓住结构性变化的历史性契机,适时、有序并且加大力度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有效推动现代电影生产体系、现代电影传播体系、现代电影评价体系建设,实现全面的、深刻的、全方位意义上的现代化转型。特别是要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科学有序的电影档期协调机制,推进特色化、差异化院线建设,从传播层面保障多样化、差异化的电影创作和生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优化电影生态环境和格局,在保障主流商业电影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同时,也必须保障多样化的电影、有创意的电影,不断开拓电影的想象力,不断拓展电影类型,增强艺术感染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中国电影不断拓展市场、不断赢得票房的同时,让中国电影赢得世界的尊重,赢得观众的尊重。总之,只有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才能让质量取代数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增强电影发展的“内生性动力”,提高“黄金期”的“黄金含量”,有序推进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变。

 

        毫无疑问,电影作为一种产业必须首先要有产业自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进一步推进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电影产业化升级换代,建立现代电影产业体系、现代电影市场体系并有效实现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战略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对电影的产业自觉,就没有电影产业的升级换代,就不能建立现代电影产业体系、现代电影市场体系并有效推进中国电影对外传播,也就不能有效推进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不过,电影产业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与其它产业不一样,电影产业必须有文化、有创意作为前提、作为支撑、作为基础。换句话说,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自觉本身也包含了文化自觉。但是,由于很多人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今天我们强调电影产业自觉的同时也要强调电影的文化自觉。一句话,电影文化本身不能没有“文化”。电影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标识。中国电影在实现市场发展、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还要担负起文化表达的历史性责任,占领文化的制高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赢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战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道路自觉和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道路无限广阔的发展道路,以电影的方式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者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