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农村电影在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方面继续推进并实现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截至12月31日全国农村建立数字电影院线295条(含公益和商业院线),同比新增8条;交易服务平台上已开通订购权限的院线有288 家,同比新增8家;地面卫星接收中心站206个, 同比新增2个;在电影数字中心注册登记的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58170套,同比新增3781套;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可供订购影片3132部次,同比新增747部次;母版片库影片超过6700部;全年有3027部次影片被院线订购,累计订购场次达911.1465万场。
在“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不断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2013年农村电影市场的最大亮点是,在全年总订购场次(911万多场)中,政府购买的公益放映版权影片只有572.2383万场,占比62.8%;而各版权方和发行公司通过数字中心平台自主发行影片的订购场次高达338.9082万场,同比增长了137万场,占比37.2 %( 2012年总订购场次914.8818万场,其中商业放映订购201.9096万场,同比增长了56.131万场,占比22.1%)。从2012到2013年,商业版权影片订购场次迅速增长、占比大幅提高,彰显出近两年农村电影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一、影片:片源丰富多元 商业订购再创新高
从2005年台州试点至今,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已经走过八个年头,农村电影在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后正向看好、看早电影转变。截至12月31日,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可供订购影片达到3132部次,不同题材、类型的影片精彩纷呈。国产城市高票房新片在农村订购平台大获成功,商业放映订购场次连年增长,2013年更是创纪录地达到 338万场, 足见农村电影市场化步伐正不断加大。
1、城乡接力上映 新片进入平台周期大幅缩短
2013年农村电影市场订购影片的显著特点是:新片进入订购平台的周期大幅缩短。以往,国产城市高票房新片登陆农村市场的周期比较长,等影片进入农村市场时已经没有了新鲜感。2013年以来,数字中心和其他兄弟单位高度重视并努力实施片源拓展,城市院线一些口碑和品质俱佳的新片下线后第一时间进入了农村市场。如《人再囧途之泰囧》城市主流院线尚未下档就捷足先登上到农村平台,《西游·降魔篇》、《十二生肖》则在城市院线下档一周内快速登陆农村平台,农民渴望及时看大片的愿望得以实现。据统计,2013年城市电影市场名列前茅的商业片如《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十二生肖》、《天机富春山居图》、《忠烈杨家将》、《厨子戏子痞子》、《101次求婚》等高票房影片均第一时间登陆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订购表现也十分抢眼。
2、 城乡同步上映 中小成本影片深耕农村市场
随着农村电影数字交易服务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农村电影市场在影片发行、成本回收中的作用也与日俱增。2013年,以《越来越好之村晚》、《目标战》、《金刚狼》等为代表的影片版权方尝试城市、农村同步上映的发行模式。纵观全年市场,尝试城乡同步供片的影片多为中小成本影片,且以主旋律影片和适合农村观众口味的喜剧片、动作片、战争片为主。这些中小成本影片由于投资、制作成本等原因在城市院线未能取得理想票房,片方转而直接将发行的重点转向农村市场,深耕细作,避开城市主流市场高密度的竞争,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越来越好之村晚》作为首部城市农村同步上映的国产影片,版权方选择大年初一同步上映,尽管城市票房只有2400多万,但是在流动市场订购场次多达34005场。此外,十月下旬登陆平台的《目标战》订购场次也突破7000场。
3、先农村后城市 真正实现看得早看得好
随着农村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片方版权方越来越看重农村流动放映,一些影片开始尝试先农村后城市的发行策略。据统计,2013年《妹娃要过河》(黄梅戏)、《五女拜寿》(花鼓戏)等影片版权方就采取了这种供片策略,通过在农村市场的良好表现及不错口碑带动城市市场的票房。选择农村市场率先起映的影片多为中小成本影片,或专门为农村量身打造,或以农村市场为主、城市市场则为辅。这类影片最大的特点在于接地气,并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因此影片能得到一定范围内农村观众的青睐。两部影片的订购场次均突破5万场,精准的定位和投放策略使之成为2013农村电影市场发行最成功的中小成本影片。
4、 农村题材影片大受欢迎
农村题材影片依靠其“生动、朴实、接地气”的特点一直深受广大农村观众喜爱,2012年《真爹假娘俏媳妇》、《放映路上》、《农家媳妇》3部影片大放异彩。2013年《真爹假娘俏媳妇》、《巧娶媳妇》两部农村题材影片持续发力、表现抢眼,全年订购超过5万场。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影片在2013年农民电影节上被评为“农民最喜欢的农村题材影片”。此外,《农家媳妇》、《孝顺媳妇》、《小村大道》等农村题材影片2013年的订购排名也靠前,这些影片的特点是不单单让农村观众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而是要把生活加以戏剧化,加以娱乐化。近几年,农村题材影片创作数量不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农民观众需要优秀的农村题材电影,好的农村题材电影在农村也有市场。有需求、有市场、有责任,农村题材电影理应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5、 戏曲电影成为市场新宠
延续2012年戏曲影片热销的良好势头,2013年共有81部戏曲影片被院线订购,涵盖京剧、豫剧、黄梅戏、花鼓戏、秦腔、越剧、二人转等多个剧种,累计订购场次达65.3757万场,占总订购场次的7.18%。其中《五女拜寿》(花鼓戏)、《妹娃要过河》(黄梅戏)、《五世请缨》(豫剧)等影片位居排行榜前列。
分析戏曲影片热销的原因,首先归功于戏曲电影特定的地域优势。农村公益放映以院线为单位,地域特征明显。地方戏曲作为各地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其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更符合一定地域内农村观众的欣赏口味。此外,考虑到当下农村主要的观影群体是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院线在订购影片时就会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实际需要,故戏曲电影的市场热度未来仍将继续保持。
6、 科教片:题材种类多样 满足各地观众不同需求
科教片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渠道。从2013年的订购情况看,科教片订购由过去单一种植类、养殖类订购向科普类、生活类扩展。截至2013年12月31日,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有335部科教片被订购,累计订购场次达241万5168场,占总订购场次的26.51%。科教片的放映活动和各地扶贫攻坚、科技推广、农业生产等工作有效结合,促进了科技兴农与科技强农。
科教片前两名《食盐与健康》、《家庭急救常识》合计订购场次超过16万场,在2013年农民电影节上被评为农民最喜欢的科教影片。此外由于“禽流感”的影响,《大棚养鸡新技术》与《防控禽流感》成为2013年的订购热选。
科教片订购前五(表二)

7、系列电影农村市场走红
目前在订购平台上热订的系列电影有“共和国名将”、“抗日冲锋队”和“红色行动队”等影片。“共和国名将”系列电影的拍摄对象是从开国将军中遴选出的真名实姓的共和国将领,订购业绩好的有《惊沙》、《洪学智黑河剿匪》、《夜袭》、《杨成武强攻东团堡》、《李天佑血战四平》、《赵尚志智取五常堡》等共计16部,2013年该系列电影累计订购场次达152356场。此外,“抗日冲锋队”系列数字电影观众认可度也很高,共有十部,分别为《殊死营救》、《夺宝锄奸》、《绝密图纸》、《密码使命》、《冬日烈火》、《偷梁换柱》、《雪域追踪》、《猎狼行动》、《截杀行动》和《胜利之战》。这十部影片总订购场次为9206场。再者,由北京中评国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红色行动队”十部系列电影订购成绩也不俗,累计达6667场。在平台热订的还有《镖行天下》系列及《女神捕》等系列电影。从这些系列电影在农村平台热订可发现农村观众对于战争题材以及武侠题材系列的情有独钟。
二、院线:公益市场总量稳定 放映模式面临转型升级
截至12月31日,全国已成立295条农村流动数字电影院线(含公益和商业院线),其中257条院线(今年一些省份院线进行了整合,以至有些注册院线不再订片,像广西、内蒙古等地院线)参与了影片订购,参与率为87.12%。纵观全年的流动放映市场,不少院线在订购影片、企业经营和放映活动方面都贴近群众实际需求,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数字交易服务平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农村订购场次超过30万场的院线有3条,分别是江苏新希望院线、山东新农村院线、江西欣荣院线;10万到20万场的有10条院线;5到10万场的有30条院线。从目前来看,农村数字院线数量基本饱和,订购场次也难有大的突破,各家院线在放映模式上面临转型升级,必须采取市场化经营来谋取更大的发展。如广西八桂同映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抓住机遇,于2013年与广西南宁新天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实现整合,有利于当地流动电影订购、放映工作的规模化推进。直至目前,该院线放映网络覆盖全自治区14个地级市,服务于11359个行政村,拥有国投数字放映设备462套、自购130多套,每年完成全自治区79%的放映任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覆盖范围最广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内蒙古由星河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负责整合全省院线,目前已整合9条院线。内蒙古也从之前的12条院线订购影片变成今年只有6条院线订购影片。
1、江苏新希望成新科状元 同比上年诸强格局未变
2013年农村院线订购十佳变动不大,连夺多年冠军的江西欣荣院线退居第三,江苏新希望成为新科状元。全国农村流动放映市场依然是老牌院线领军,全国订购前十名的院线与2012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仅有广西八桂同映1条院线上升五位来到前十。
2013/2012年订购院线十佳对比(表三)

2、农村电影市场的又一支生力军——校园院线
2013年,在全民共筑“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发文要求把在中小学放映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影片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做好优秀影片进校园工作。像励志院线结合教育部推荐的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片目和各学校放映实际需求,共推荐影片11部;广电校园院线充分利用春节、“学雷锋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契机,深入学校和社区组织各类主题放映活动;德翰校园院线专用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放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影评活动,充分发挥了爱教影片在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目前校园院线已有10条,2013新增3条:河北德翰校园数字电影院线、河南省纪元校园教育电影院线和驻马店纪元校园院线。河北德翰校园数字电影院线有110支放映队,覆盖全省170个县市区,近期将为全省中小学生免费放映10000场优秀影片。根据要求,这一院线最终将服务于全省19000多所中小学校的750万中小学生。该院线专用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放映,全省每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年放映将不低于500场次。
2013年校园院线五佳(表四)

3、各地积极尝试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过渡
农村电影固定放映场所建设是国家在实施一月一村放映一场电影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农村流动放映因天气变化带来的不利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观影条件,提高观影质量,而从2012年起开始探索的又一项文化惠民工程。
目前除北京、上海基本实现室内放映外,宁夏、广东、四川、新疆等地也有部分院线启动了从室外向室内的试点,各地因地制宜,浙江安吉的固定影院、温州的室内示范点,以及天津电影大棚的建设值得借鉴。浙江湖州安吉于2012年开展农村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26家乡村固定影院,正式投入运营20家。安吉采取了市场化运营的手段,村级影院免费定制农村影院观影一卡通,农民朋友凭借一卡通,即可免费观看全县农村影院的数字节目,持卡全年免费看12场电影,超出充值,刷卡只要5元。另外,浙江温州市文广新局下达了2013年度全市创建100个农村电影室内示范放映点和20个室外示范放映点任务。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共完成创建101个室内示范放映点,20个室外示范放映点,全部通过验收合格,超额完成年度下达的创建任务。天津市文广局积极推进农村电影由流动放映向固定场所放映、由露天放映向室内放映的工作,充分发挥天津市发改委专项资金效能,购置农村电影放映大棚8顶,并全部发放至武清、宝坻、宁河、静海、蓟县等重点涉农区县工作一线,有效缓解了农村电影放映易受天气、场地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其中,室内放映约占全部放映场次的24%。
4、“多次少量”订购模式成为院线订购首选
从2013年的订购数据来看, 2013年排名靠前的影片几乎全是2013年新上平台的影片,新片表现远好于旧片。为了让辖区群众及时看上最新的影片,院线有必要采取“多次少量”的订片策略。院线紧跟影片上市步伐,根据辖区农民观众的具体需求分批分次订购,因而选片订片更为合理,也满足了群众最新的观影需求。像新疆喀什地区将三个月集中订购下载一次影片改为每月订购下载一次,缩短了订购周期,加快了影片的更新速度,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能够及时看到新片。从下表可以看出,江苏新希望、上海东方永乐、山东新农村等院线订购影片部数或者订单数量都比较多,这些院线成为积极实践“多次少量”订片方式的代表性院线。
另外,2013年大多院线采取这种切实有效的订购方式,增加订购频率,采取先订1场试看,确定影片质量好后再增加订购量,使得广大观众能及时看到投放农村市场的新片、好片。据统计,2013年可供订购影片中订购10场以下的达到了301部影片,可见一些院线订片越来越理性,已经采取了试订片的策略。
2013年“多次少量”订购院线五佳(表五)

5、 影片订购率超过96% 理性均衡订购格局初步形成
据统计,2013年农村平台可供订购影片3132部次,其中3027部次影片被院线订购,影片订购率达96.65%。据统计,2013年5万场以上影片22部,订购场次达150万2444场;1万场到5万场的有228部,订购场次达457万8694场;5000到10000场的有186部,累计订购场次达129万4726场;订购5000场以下的影片有2091部,订购场次达173万5601场。如下图所示,5万场以上的影片订购占到17%,这部分属于热门影片,订购火爆。订购的主体是1万场到5万场这部分影片,占据了半壁江山。96%影片订购率的提高意味着在平台的影片有着均等的机会,只要影片的质量好,就能在农村电影交易服务平台获得好的订购成绩。如今一个少量试映、规模订购、持续均衡理性的阶梯型订购格局初步形成。
2013年订购场次分布情况(表六)

6、主题放映活动形式多样
全国各地院线根据自身特色,积极配合“十八大”、“三下乡”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放映活动。像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影集团、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广电局和安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保护者致敬”公益电影放映的活动,由中影集团和安康市政府联合赠送1000场公益电影在施工现场放映;绍兴院线则开展了广场放映,整个活动内容以公益为主线,不仅在市区城市广场、稽山广场、治水广场等,还把电影送进社区和乡村。社区和乡村居民热情很高,每场电影的观众少的四五百人,多的有上千人;四川雅安金熊猫院线:2013年4月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雅安金熊猫院线迅速启动震后安置点慰问电影放映工作,位于此次地震震中的芦山县分公司还积极参与到当地的抢险救灾工作中。截止2013年8月31日,雅安市共放映慰问电影2390场,观众达215000人次。通过慰问电影放映,缓解了灾区群众的心理压力,丰富了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
7、回传系统试点效果良好 将在全国推广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自2009年使用流动数字放映回传系统以来,采集所管辖的2000台播放器超过10万场的回传数据,2013年上海将数据回传系统作为放映场次补贴的参考依据,一年来基本杜绝了异常时间、异常场次等放映问题,通过实践验证了系统可实现放映基本情况的监督的良好效果。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2013年初开始使用数据回传系统,认为通过这一技术手段能够更加有效掌握各市区县的基本放映情况,并将管理工作的重点落在如何组织各市区县层层落实上。在河北省保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保定市锦绣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加大授权站建设,以充分利用数据回传系统加强对工作站、放映点的管理,并且通过回传的数据成功的说服广告商进行投入。目前回传系统经过在广东、上海、保定等试点院线进行试验性运行,已取得满意效果,电影局把回传系统作为加强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将在2014年推广使用。
8、 映前广告增加收入
一些农村院线积极映前广告放映。像新疆天山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与人保财险、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邮政(平安)、可口可乐、金龙鱼共六家企业合作,在全疆15个地州市开展“电影乡村行”和“电影社区行”活动,为全疆农村流动电影广告放映工作开启了新篇章。全年总计签订合作项目总场次13070余场,广告收入现已到账213.45万元;辽宁新兴院线,连续两年与中国移动集团辽宁分公司合作签订了价值150万元的贴片广告合同,分布全省75个县区。另外全年还分别执行中影贴片两期共计,五菱汽车专场广告,北京同方公司移动专场、及地方地产公司等广告,年广告覆盖范围近80个县区,每年累计下拨基层县区广告执行款将达到110万;襄阳银声院线先后与市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金龙鱼、五菱汽车、酒类行业等知名企业和商家实现了影企合作,让企业的品牌、服务理念走进老百姓的视野,让商家市场空间得到拓展,达到了影企双赢的目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9、设备折旧更新迫在眉睫
流动放映设备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基础设施,因此,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设备更换和维修问题。目前全国农村流动放映设备已注册服务器数量达58170套,其中电影局招标设备20000余套,中影新农村放映有限责任公司招标6000套,地方自购30000套。目前已有部分设备过了保修期,2012年年底和2013年两次进行延保累计15000余套,延保活动是中器公司按照电影局“利用现有条件,做好售后服务,让农民满意”的指示精神,针对电影局采购的已过保修期的设备进行延保签约。
三、版权方:农村流动放映平台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村电影市场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版权方关注农村流动放映平台,电影数字中心的宣传网站也积极为这些影片做宣传。根据电影局要求,电影数字中心和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合作,加大数字交易服务平台上影片的征集力度,电影数字中心还专门成立了片源拓展小组,积极主动地增强与版权方的联系,从年初城市尚未下线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十二生肖》到最近的《天机富春山居图》都是第一时间登陆农村交易平台。目前版权方达到196家,今年新增40家;片源得到大幅拓展,今年新增影片747部次,可供订购影片超过3100部次。
如今,市场发行模式多样化,保底分账、买断发行、代理发行、版权方直接发行等多种发行模式存在于农村电影市场。其中最大的大力发行方为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它们负责统一采购全国公益性农村数字电影版权,并负责发行,除了公益影片外,新农村发行还创新思路,积极拓展市场,代理或自行购买非公益数字电影版权,作为农村专用片向全国农村发行,丰富了影片的类型。今年中影新农村公益影片、商业影片以及农村专用累计订购超过760万场,占总订购场次的83.45%。此外,2013年华谊、光线等大出品方开始重视农村市场,并且作为版权方直接和数字电影交易平台签约,《人再囧途之泰囧》、《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天机富春山居图》、《忠烈杨家将》、《寒战》、《中国合伙人》等多部城市高票房影片及时登陆平台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013年影片订购版权方十佳(表七)

四、民族语电影:译制、发行和放映工作成绩显著
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作为电影公益中的公益,经过5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译制工艺和工作流程的全面转换,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形成了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工作格局,为全国少数民族群众看到、看懂、看好本民族语言的电影提供了有力保障。
1、 译制放映相结合 放映场次大幅提升
少数民族语电影的生产译制、发行放映工作已走过了近60年的光辉历程,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地区和边疆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活跃地区经济发展等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只有译制和放映有效结合,真正做到为放映而译,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到、看懂、看好电影。2013年少数民族语译制影片订购达到21.2784万场,较2012年增加37036场,增幅达21.07%。
各地译制中心完成译制影片情况(表八)
译制中心
|
2013年
|
故事片
|
科教片
|
合计
|
内蒙古
|
69
|
22
|
91
|
西藏
|
49
|
18
|
67
|
新疆
|
49
|
26
|
75
|
广西
|
24
|
15
|
39
|
青海
|
42
|
7
|
49
|
甘肃
|
27
|
10
|
37
|
四川甘孜
|
32
|
6
|
38
|
四川凉山
|
30
|
10
|
40
|
延边
|
11
|
21
|
32
|
云南
|
117
|
151
|
268
|
贵州
|
8
|
6
|
14
|
合计
|
458
|
292
|
750
|
少数民族语译制影片订购情况(表九)
少数民族译制语种影片
|
2013订购场次
|
2012订购场次
|
2011订购场次
|
维吾尔语_新疆
|
86139
|
75422
|
26291
|
藏语_西藏_拉萨
|
39415
|
34707
|
4443
|
彝语_四川
|
19982
|
15404
|
3231
|
蒙古语_内蒙
|
11435
|
1405
|
46
|
哈萨克语_新疆
|
7010
|
5654
|
703
|
少数民族语订购院线五佳(表十)

2、 首届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生产译制发行放映评优揭晓
为了表彰2013年少数民族语电影公益工作取得的成绩,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指导,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主办,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少数民族语电影分会承办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生产译制发行放映评优活动十月揭晓。13 部故事片、2部科教片脱颖而出获得了荣誉,其中八部影片获得了“综合艺术奖”、5部影片获得了“综合技术奖”,2部科教片获得了“优秀科教片奖”。3个会员单位荣获了“优秀少数民族语译制电影发行放映奖”。
3、 民族语电影译制业务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2013年1月11日,民族语电影译制业务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投入使用。该平台实现了民族语电影译制业务的网络化办公,完成了素材收集、工作样片制作、待译制素材管理、译制申请、译制中影片管理、发行版影片制作等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该平台的投入使用,满足了民族语电影译制业务管理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提高了民族语译制工作的效率,推动了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为建立民族语译制工作的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展望:以流动转固定为主,逐步建立新型的农村电影市场
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给农村电影市场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未来几年农民观众将不满足于露天看电影,会渴望舒适的观影环境。以农村流动放映转固定放映为主,建立新型的农村电影市场的探索,是未来逐步从公益转商业的切入点,是实现农村放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今,在一些室内放映试点成功后,积极推动由流动放映向固定放映转变,由不定时放映向定时定点放映转变,公益免费为主到有条件收费。数字化时代电影二级市场的涵盖范围:农村固定放映、社区放映、工厂俱乐部放映、广场放映、校园放映、驻外使领馆放映、武警和解放军部队放映(团营)、部分县级影院等,着力满足农村留守人员、城市打工群体以及低收入人群的观影需求。可以尝试现有农村流动放映的宣传、制作、授权、传输、交易、监管等模式运用到电影二级市场。农村院线需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努力开拓新型的农村电影市场,参与乡镇数字电影厅的建设,推动农村电影市场迈上新的台阶、可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电影放映2013年在影片订购市场化、片源拓展、室外转室内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同时通过GPS/GPRS流动放映实时监管系统、放映授权卡场次回传系统、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等技术手段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电影公益事业的推进。农村电影放映需要加大力气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形态的变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观众的欣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露天放映面临改进。我们要抓住机遇,牢牢坚持“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方针,在技术监管、片源丰富、室外转室内等方面下大力气,让农村观众足额足量观看到好电影。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