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农村题材电影 为中国电影产业增光添彩

江西欣荣院线 时间:2013-11-11 10:10:47 来源:内部 中国电影报 作者:管理员 1828 次浏览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主办的 2013 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研讨会暨优秀农村题材电影表彰活动,10 月底在江苏兴化举行。这是“中国农村电影基地”在该地落成后的首次大型表彰活动,旨在表彰一直努力创作农村题材电影的优秀团队和个人。

 

        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电影人聚集在此共同探讨了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及发展前景和如何促进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电影制作者结合自身的创作实际讲述了电影拍摄发行中的苦与乐。与会者认为,这次农村题材电影研讨会将在中国电影创作界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李倩说:“本届创作论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电影工作者等提交的论文86 篇,水平之高、参与之广、令人惊喜。”

 

        本届农村题材推荐表彰评委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梁明介绍,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制片单位的198 部影片。经过本次活动选片委员会遴选出35 部影片入围本次推荐候选影片,委员会对推荐表彰影片进行了认真讨论审议,认为本次活动征集到的影片,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发展水平,经过审议使制作精良、高水平的影片脱颖而出并得到了表彰;同时委员会还授予基层农村放映员以优秀放映员称号,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赠送了一套放映设备给兴化市基层单位。

 

        ◎ 老中青电影人聚首兴化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著名导演以极大的热情支持本次活动,纷纷表示愿意为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做贡献。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风采依旧,她对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发展非常关注,给予一直致力于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导演杨亚洲很高的评价,为获得最佳故事片表彰的杨亚洲导演电影《哺乳期的女人》颁发了证书。著名电影艺术家祝希娟为了支持农村电影活动,特意从安徽的拍摄现场赶到了江苏,她说,自己现在也在拍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很不容易。陶玉玲说,很高兴在这里还有人亲切地叫自己“春妮”。电影艺术家谢芳、张目神采熠熠来到了表彰现场,谢芳为导演杨亚洲、杨博颁发了最佳导演表彰证书。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袁霞和辛明一起把最佳新人(表演)证书颁给了演员宋小宁。宋小宁表示要向老一辈艺术学习,精益求精。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师伟把表彰证书颁给了老艺术家牛犇,牛犇表示,再次拿到优秀男配角的表彰很激动、很荣幸,自己还要演更多的农民。

 

        此外,著名导演翟俊杰携手儿子翟小兴来到现场,翟小兴讲了他和牛犇的故事,赢得了人们的掌声。演员马跃幽默地说,自己“拿新人奖机会不多了,还得努力”;演员常戎表示,对农村题材电影充满信心;郭凯敏希望农村题材电影沿着阳光大道越走越好。著名演员英壮、高宝宝、阎青妤等也前来助阵。

 

        拿到最佳编剧表彰的邢原平说:对于现实主义电影而言,它应该好比雨夜的一道闪电,一刹那间将世界照亮,让人知道身处何方。编剧、导演韩志君、韩志晨兄弟来到了表彰现场,兄弟俩合作的影片有所斩获。曾两度荣获金鸡奖的宋晓英是表彰活动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她为本次表彰的最佳男主角陶泽如颁发证书。陶泽如拿到表彰后甚是激动,他表示非常看重这一表彰,会继续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辛明曾在《野山》中饰演农村汉子“灰灰”,并凭这一角色获得 “金鸡奖”,他对农村题材的电影情有独钟,不仅参加了表彰活动,还参加了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座谈会,他说,这次很有收获,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农村题材电影。导演杨亚洲新拍摄的电影《哺乳期的女人》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四项表彰。演员吴军、王嘉、赵毅此次都有收获,他们感慨万分,而受到最佳导演处女作表彰的宣孟阳更是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 嘉宾共话农村题材电影创作

 

        在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座谈会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青年导演胡波说: “本次活动就是要为辛辛苦苦拍摄农村题材电影的人搭一个展示、交流、提高的平台,为促进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做点贡献。

 

        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认为,农村电影的故事影响取决于现实变化:一是农村受众的巨大变化:孩子和老人妇女,导致观影市场的变化。二是农村式生活的变化:乡村相对不再封闭,纯正的农村已经逐渐淡化。城里人开始批量进入农村,村官、扶贫、老师等等,传统的农村生产所构制的乡村情态失去了。三是农村发生故事的趋同性似乎大于差异:留守儿童、村官等变成了主角而且扎堆,凸显题材乏味。乡村家庭矛盾、生产问题似乎淡出视野。单一化的故事失去农村和土地粮食生产相关的表现。四是农村的政权和人际矛盾转移,传统农村的道德、伦理和生存之忧不在凸显,农村似乎失去了三农的本质表现价值。

 

        周星表示,农村电影还会有出色创作期待,但需要新的思路和创新努力,而可能的拯救复苏之路包括:发现农村的现代性与文明冲突造就的心理矛盾;挖掘农村生活的内在故事;城乡之间的牵连的生活;农村典型性事件。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指出,农村题材电影、农村电影市场都不应游离于国内电影产业整体发展之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根系于农村和农民,中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乡村的历史。长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农业和农村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文化基因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并且成为了某种“超稳定结构”。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维系着中华各民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在。不过,农村文化虽然在其核心价值观念上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同时又具有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变异性,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说,30多年来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市场从一直局限在国内到健步向国外拓展。世界重大电影节的得奖之作及一些占有世界电影市场份额之作,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也有了相当的比例。这30年来,世界电影的格局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整个世界的电影市场、文化市场变化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中国电影,包括中国农村题材电影要继续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共鸣与认同,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中国电影进军海外一直是几代中国电影人的梦想。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随着进口美国电影大片在视听技术与表现手法上的挑战,这种梦想已经到了非实现不可的时代,否则中国电影真的有萎缩、甚至溃退之危险。”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认为,农村题材电影的重要性取决于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因而农村题材电影应当集中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其中值得今后创作中注意的,是如何把握好反映历史进程同保持艺术作品永久魅力和理想主义品质的问题。河北大学杨状振则提出:“其实不用过多包装,也不必过多想象,只是现实本身,只是静静地漂移在影像的河流上,农村电影都已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只需要将主观想象减弱一点,乡土中国就可以真切跃跳在银幕之上。乡土中国不应该成为被中国电影遗忘的角落,现实生活的河流同样需要电影艺术的观照。”

 

        对于东北农村题材电影作品的持续活跃,影视图书周报总编邢进说:“深入探究东北农村题材电影作品持续火爆的成因及内涵,对于繁荣我国电影市场特别是农村电影市场,对于提升东北区域文化特色,以及将东北特定的人文符号转化为全国特色文化品牌,对于当代中国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迅猛转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之文化反醒的诸多理论及现实层面论题,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谈及农业科教电影,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的唐健说,农业科教电影在电影中是一个特殊的种类,一个优秀的科教电影导演不仅要熟练掌握电影创作的各种艺术手法,善于钻研和把握科技的精髓,而且还要善于将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

 

        而对于农村题材儿童电影,中央戏剧学院陈珂表示,作为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题材儿童电影理应当受到足够重视,要解决当下中国农村题材儿童电影存在的“非儿童本位”问题。中国影协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九州同映国产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总经理李水合指出,每年生产的农村题材电影,都是面向全国280多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发行放映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放映的场次多少,是检验农民喜欢与不喜欢的主要试金石,是衡量农民对一部电影认可与否的主要标准,也是一部电影质量好与差的重要标志,更是决定一部电影能否收回投资成本的重要途径。“在农村放映一场电影的费用是10元至30元,如果订购一场仅仅只花10元,都没有人放映,那么拍摄这部电影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深入生活和农民打成一片,感受乡间的风、田间的雨,吸取生活的营养,才能创作出有活力的作品。编剧位崇玲说:“写农村题材的电影一定要去农村了解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农村的变化很大,尤其是思想内涵和观念的改变,远不是坐在屋子里能想出来的。提炼精华,写出精品,也就是通常说的好的作品应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其实很重要,不同的人对生活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感受也不一样。”吉林艺术学院李中闯表示,“作为农村题材电影创作者,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农村,坚持在作品中揭示新时期的农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当代农民的真实生存状态并给予预见性的生活或精神层面的指导,解决农民的心理困惑,让电影艺术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农民依然是农村题材电影的受众主体,我们应该结合农民的审美角度和诉求维度,拍摄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和时代性特点的优秀农村题材电影作品,并理顺农村电影传播渠道,让电影唤起和谐农村、美好家园的回归。”

 

        获得最佳编剧表彰的邢原平说:“生活的确是创作的源泉,但却不是决定作品成败与否的必然条件;绝对化地夸大生活在创作中的作用,甚至把生活作为标尺,用‘真实与否’来判断文艺作品的优劣,会导致我们迷失于生活的丛林,丧失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这恐怕才是编剧要警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