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凝聚共识 推进电影数字技术全面、纵深发展

江西欣荣院线 时间:2013-10-31 10:42:14 来源:内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 毛羽 作者:管理员 1710 次浏览

2013度总局科技委电影专业委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朋友:

大家好!

又是十月,又是中国电影收获的季节,我们相聚南昌,共商电影技术工作发展大计,为此,我代表电影局、代表电影专业委员会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也在此转达广电总局童刚副部长和电影局张宏森局长向大家的问候!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电影局、代表电影专业委员会就2013年电影技术工作作一总结,并就明年电影科技的重点工作和大家交换意见。

一、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态势

 

首先我还是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整体发展的态势。今年以来,中国电影无论是影片生产、还是市场票房,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前三季度,审查通过的国产影片接近500部,充分显示了电影创作生产力仍然保持着活跃状态。电影票房总量和城市影院建设等方面,前三季度全国电影市场票房总额达到164.25亿元;新增银幕3848块,目前全国银幕总数接近1.7万块。

面对进口大片的强势挑战和巨大压力,今年国产电影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总票房164.25亿中,国产影片达到95.57亿元,进口影片68.68亿元,国产影片市场份额达到58.19%前三季度过亿影片共46部,比去年同期的30部增加16部,并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国产片26部,比去年同期的13部增加13,去年全年是21部。前三季度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国产片占5部。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方面,截止9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公司249条,有注册放映设备50348台,建立卫星数字接收站204个。数字平台上可订购影片2594,完成订购830.8091万场。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政府购买了公益放映版权的影片在830万场中只占516万场,而各影片发行公司自己通过数字中心平台发行的影片场次超过了313万场,占比达到37.8%,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0万场。商业版权影片场次的增加,充分说明了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在提高。

二、2013年全国电影科技工作通报

 

中国电影产业的进步,离不开电影技术的支撑。2013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技术在电影方面的进展:

13D拍摄、特技特效、全景声制式等高新技术格式在影片制作应用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采用数字技术和设备拍摄的电影越来越多、创作人员在影片的画面构图、数字跟焦、数字高速、暗光掌握和灯光运用方面,整体把握提高,部分影片已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

二是后期制作全面采用全数字化工艺、数字非线编、数字校色、数字配光、特效制作与合成,以及在数字与传统技术的结合方面技术质量不断提高,在置景和烟火特效环节表现突出。

三是母版制作与数字发行版拷贝质量均已超过了往年胶片电影送审拷贝水平。由于大规模采用了数字拷贝,影院的画面质量有效地改变了原来胶片拷贝的脏、闪、虚、划等现象。

今年我国电影市场的一个大的特点是,一批中小制作成本的国产电影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票房成绩。但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深深知道一个国家电影的发达最终还是取决于工业化、科技化与其文化价值观的完美结合。在刚刚过去的十一档期,几部大制作的国产电影相继投放市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大制作的希望。影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全片运用3D实拍,结合大量水下拍摄、特技特效等手段,有力地支持了影片富有想象的艺术创作,为观众带来了媲美外国大片的视觉盛宴。而影片《逃出生天》真实凶猛的火灾场面、险象环生的高空营救和连环爆炸,以及令人窒息的水下救援,让观众在电影院充分体验了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的视听魅力。

声音方面,我们过去重视程度不如画面。近年来,我国电影技术人员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中影股份在电影科研所及中广华夏等相关设备厂商的紧密配合下,提出了我国自主的13.1多声道制作标准和影院还音系统技术方案,并先后完成了《一九四二》、《西游降魔篇》、《魁拔之大战元泱界》、《逃出生天》等影片的制作,这些影片声音方向感明显,声像定位准确,立体声移动轨迹清晰,为今后声音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数字放映全面实现,建设影院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正在全行业形成共识。

截止到9月底,全国银幕已近1.7万块,其中数字2K4K银幕数超过1.64万块,能够放映数字3D的银幕数已经超过12800块,约占总数的78.2%。巨幕放映发展亦很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IMAX银幕120块,中国巨幕银幕30块,数字化放映已全面覆盖城市影院市场。在此基础上,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和服务给我们提出新的发展要求。2013年,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已经起步,开始渐进增长,中器公司TMS系统已在全国400余家影院安装,银幕达3000块;万达院线124家影城全部安装了TMS,管理银幕近1100块;大地院线也在直营的183家影院全部使用了TMS。与此同时NOC系统也开始推广应用,中影环球和今典的NOC系统已接入影院。

3、影片数字化发行开始从硬盘快递物流方式向卫星传输发展,KDM授权已经实现为市场多样化、个性化业务需求提供服务。

我国幅员辽阔,中东部地区、大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物流成本较高。城市影院通过卫星进行电影数字拷贝的分发、传输,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大大节省成本,因此势在必行,电影科研所承担实施的影片数字拷贝卫星传输分发试验系统,已于去年底通过了总局科技司主持的专家鉴定。目前参与试验的影院已超过500家,性能稳定,得到用户的好评。影院卫星接收设备经过不断实验,也得到进一步完善。数字中心、电影科研所目前正在积极筹建数字拷贝卫星分发传输服务应用系统,电影局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规划未来发展思路。此外,数字中心研发的KDM管理系统开始投入试用,今年以来,已经有50多部影片通过数字中心制作了密钥,个性化的服务和自助式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未来发行市场的细分提供了简单便捷的手段。

4GPS/GPRS流动放映实时监管系统、放映授权卡场次回传系统、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等技术手段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电影公益事业的推进。

为确保场次放映落实到位,同时也为农村电影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目前已有14个省建立了以省为单位的GPS/GPRS放映监管平台。中影农村放映服务平台经过升级改造后,可根据不同管理需要,分设中影、省市广电、省市级院线,以及广告客户等多级管理权限,实现了多层次服务与管理,该平台覆盖150条院线,设备总数达11846台。电影数字中心积极开展与各GPS/GPRS监管分平台的对接工作,并在上海、广东、保定锦秀院线三地进行放映场次数据回传系统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作为电影公益中的公益,经过5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译制工艺和工作流程的全面转换,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形成了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工作格局,为全国少数民族群众看到、看懂、看好本民族语言的电影提供了有力保障。

5、电影科研与标准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成为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的有利保障。

标准是协调社会经济活动、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2013年,送审的国产影片基本上采用数字母版或数字拷贝(DCP)形式,为了规范电影数字母版字幕制作,电影局组织制定并于6月初发布了《电影送审数字母版画面字幕技术要求(暂行)》。

随着3D影片在市场的广泛放映,一些影院的放映质量受到了媒体和观众的质疑。为此,电影局组织制定《立体电影送审数字母版声画技术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暂行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从制片、放映环节两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量化标准,作为引导行业共同遵循和提高的技术规范。目前这两个技术文件已通过电影专业委的专家评审,其中《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暂行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文稿已由起草单位—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的同志带到会上,将在此次会议期间进一步征询大家意见并进一步完善。

《电影数字拷贝卫星分发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 045-2013),日前已通过科技司主持的标准审定并正式发布,这为影院市场广泛应用卫星进行数字拷贝的分发传输提供了技术规范。

为规范电影市场,提升计算机售票系统运行能力,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在广泛征询包括各级电影主管部门、资金办、省管委会、院线、影院、片方、软件厂商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电影科研所已完成《电影院计算机票务管理软件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修订并正式上报科技司,力争年内正式发布。该规范与目前正在使用的GY/T 207-2005电影院计算机票务管理系统软件技术规范》相比,除了增加测量方法, 修订影片编码、增加网络售票、二维码打印要求和退票、补登审核流程外,还增加了原始售票数据准实时上报要求,增加了USB Key应用技术用于影院票务系统向专资接收平台上报数据链路的安全和数字签名等多项满足市场管理、服务的要求。该标准的颁布,将规范影院票务软件应用与管理。

 

三、专业委工作情况

 

按照总局科技委章程,各专业委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全体例会,向委员们介绍年度工作情况,研究提出并审议新的工作建议,在此主要介绍三点情况。

1、关于2012年电影专业委建议书的落实情况

2012年,电影专业委审议通过并向总局科技委提交了《关于推进电影数字拷贝卫星发行传输的建议》、《关于影片平面转立体技术研究的建议》、《关于制定数字电影母版存档技术规范的建议》三项建议书。卫星传输方面由电影科研所和数字中心牵头实施,前面已介绍,这项工作已开始由试验系统向应用服务系统过渡。另外两个建设书还分别处于推进阶段。

2、关于电影科技论文征集评选

电影技术论文征评活动,今年已是第五届,共有31篇有效论文参加评选,涵盖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科研、管理等领域,既有创作实践的体会,当前技术热点的研究,也有前瞻性、理论性的思考,对普及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制作思路都有重要作用。其中《谈中影全景声数字多声道制作平台》一篇,对业界学习当前电影声音制作领域的热点—全景声、多声道制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数字电影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则从宏观角度对全球电影技术发展现状与今后趋势进行了梳理和概述,有助于业界了解电影行业整体宏观发展方向。《影视动画三维CG制作流程研究》等论文则根据工作体会,对具体工作流程进行了总结梳理,其经验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论文很多,在此不一一评述。电影科技论文主要从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论文总体质量五个方面进行评选,今年共评出一等奖论文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7篇,获奖论文将被推荐到相关电影专业杂志发表,并对参与评选的投稿人以正式回信方式表示鼓励。

3、关于2013年电影技术应用成果奖评选

设立“电影技术应用成果奖”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和鼓励行业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并形成以立足实际应用与推广,为电影产业发展带来明显效益的科技研发、应用机制,加快在影片拍摄、制作、发行和放映等环节应用高新技术,推动我国电影技术进步。

中国电影科研所申报的《电影数字拷贝传输与播放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经过近3年的研发、试用,完成了试验系统的整体技术方案设计和研发建设,实现了相关设备的国产化,试验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影院数量已达500余家,为下一步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鉴于项目对电影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评为一等奖。

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申报的《数字多声道多格式制作平台》,以及中影环球申报的《数字影院网络运营中心系统(NOC)》项目均系数字电影发展中的关键应用技术,对进一步提高影片声音质量和影院信息化建设、网络化运行维护具有重要影响,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评为二等奖。

鸿视线科技有限公司和电影资料馆联合申报的《老电影数字化精致修复—画面疑难问题解决方案》,为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深入实施,修复老旧、损伤严重的影片画面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使电影艺术档案得以重新利用。广州飞达申报的《数字影院还音多厅网络管理系统》则通过网络化的管理,实现了多厅影院还音系统的集中管控,对提高影院声音质量和管理效率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这两个项目均已投入实际应用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因此评为三等奖。

对于上述获奖的项目,我代表电影专业委向获奖单位和研发人员表示祝贺!也对积极参与电影技术创新、应用的所有单位和研发人员表示感谢!

 

四、关于2014年电影技术领域的重点工作

 

中国电影在产业化、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走过十年历程,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在电影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巨大影响,在电影拍摄制作领域,借助技术进步,电影创作的艺术想象空间与实施途径得到了极大拓展,产生了一大批得到市场赞誉的高质量影片。在电影发行放映领域,借助技术变革,影院放映市场解决了一直困扰的影片拷贝供应不足的现实问题,在提高放映质量的同时还极大地降低了发行成本。尽管如此,在技术飞速发展,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我们在成绩面前应更加具备忧患意识,更加充分地看到我们的不足,在进一步提升国产影片技术含量,推动中国电影数字化进程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我们要竭尽全力去努力、去追赶的领域还有很多。为此,我们下一步将在以下几方面尽心尽责,大力推动。

第一、充分认识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电影技术正在由传统的单体技术创新主导向系统满足用户应用服务、进而促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在发展趋势。

历史告诉我们,科学进步导致技术变革,技术革命推动产业变革。当前,在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电影行业正处在技术变革和产业调整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随着4K3D、高帧率、巨幕、激光放映、多平面立体声等新技术在影院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电影技术发展正从服务功能主导型向用户体验主导型过渡,拥有高品质的视听体验将显著提升电影在全媒体时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于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构建电影数字化、网络化协作服务平台,成为电影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构建数字影院信息化管理与网络化服务体系,实现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成为数字影院发展建设的基本趋势。四是电影专业市场和家庭消费市场将加速渗透与融合,电影产品在多平台应用和多终端播映成为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五是大数据应用将推动电影票务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融合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电影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度分析处理,将成为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电影在积极推进电影产业化、数字化发展,实现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中国梦之际,作为专业委委员,作为电影行业从事技术管理、应用、研发、服务等具体工作的实践者,就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和先导作用,以及努力占领数字视听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巩固电影在全媒体竞争中的综合优势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技术发展规律,建立科技支撑引领机制,形成国家战略、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的完整链条,以技术进步支撑和引领产业升级。

第二、高度重视电影科技对我国电影工业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电影产量虽然已经跃居全球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生产大国,但在这些影片的背后,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远没有形成现代电影所需要的工业基础、生产体系、产业模式等等,离电影强国还有很大距离。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要想实现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转型,电影高科技的应用将会是中国电影产业继续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电影局在此问题上将从政策环境、资金、税收等方面继续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并利用好现有政策,继续支持重点制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执行对有市场影响的国产3D电影、巨幕电影的资金奖励制度,继续通过目前还并不丰厚的资金对国产设备的研发进行奖励。电影专业委要在重大决策、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咨询服务,进一步做好保驾护航。

第三、加快推进数字影院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构建数字影院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与管理效率。

当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数字放映,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换,这不仅仅是一种载体形式上的变换和新技术的应用,其本质上更是传统胶片工业向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新型电影产业升级转变的一场重大变革,因此,要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影院局域化、自动化的服务与管理,将影院中的数字放映设备与影院数字拷贝卫星接收系统、影院中央存储系统、影院管理系统(TMS)、影片密钥管理(KDM),计算机售票系统以及影院网络运维中心(NOC)等系统有机整合,通过贯穿始终的技术服务链路,为市场经营与业务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形成一个新型、高效的技术保障、服务、管理体系,以适应电影行业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为此,电影局将在中国电影科研所电影院数字拷贝卫星传输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以此为龙头,广泛听取行业意见,精心做好顶层设计,为电影全行业打造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电影技术服务与管理平台,让技术再次为中国电影产业腾飞助力!

第四、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逐步建立适应产业化、数字化发展的中国民族电影工业。

技术设施与设备是保障电影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胶片电影时代,我国电影工业形成了从胶片制造到电影拍摄、洗印加工、影片放映等全产业链的民族工业,可以基本满足我国电影行业发展需要。随着数字化进程的转变,原有的民族工业体系一夜之间全部被技术变革所抛弃,需要全部重新建立。因此,希望大家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应用所需,积极发展民族电影工业,尤其重视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如巨幕、3D、下一代新光源、高帧率数字放映系统、新型多声道影院还音系统等关键设备,以及TMSNOC、电影集成服务监管平台等应用管理系统,重新构建与电影强国相适应的新型民族电影工业。

朋友们,就如今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所说,2013年中国电影承载了电影人的光荣与梦想。到今年1010号,我们的票房已经同去年持平了,今年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这是我们创造新的市场高度的机会。当年票房200亿的平台来临时,将给中国电影人带来更大的自信心。去年的会上我们说过,在这样一个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艺术想象力不断被新技术完美实现的时代,技术的力量同样会让我们热血澎湃、激情飞扬。时间在证明,实践也在证明,技术的力量再次让我们深信不疑。最后,我代表电影局、电影专业委,真诚地希望我国电影技术工作者,奋发有为,无愧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