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当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是美国诗人佛洛斯特的一句名言,我觉得它运用在我的身上也很贴切。虽然我即将退休,但是我愿意放一辈子的电影。”11日,游树林饱含深情地对记者说。
今年60岁的游树林,是婺源县电影公司经理,全国优秀基层电影放映员。38年来,他不分昼夜,跋山涉水,肩挑背驮着沉重的放映设备,走过了3.5万多公里的路程,为300多万人次放映了11000多场电影,足迹遍及1400多个村庄,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银屏使者”。
把欢乐送给老百姓,他是贴心的放映员
“那个时候,家庭成分不好,17岁那年做了一名代课教师。由于自己肯吃苦,正好公社缺一名电影放映员,后来,领导就推荐我去晓容公社放电影。那个年代,下乡放电影还要肩挑背驮发电机、影片,每担都有130来斤,但想起焦急等待看电影的老百姓,感觉脚下有使不完的劲啊。”游树林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看场电影是老百姓最开心的事情。
不管风吹雨打,数九寒冬,只要大家有需要,电影放映员总是准时到达。有一次,在白石源村放完电影已是23时许,但住在鄣山顶山上的青壮年,早已等候来抬电影放映设备。游树林说:“鄣山顶坐落在海拔800米的山顶上,山顶到山脚有10多公里,道路又窄又陡,天又黑,但看到等候的青壮年,晚饭顾不上吃就往鄣山顶村上去了”。
有时候放电影,突然下起雨来,观众看得起劲不愿散去,为防影片和电影机被雨淋坏,游树林也只能一手打伞,一手操作,常常累得两手麻木不能动弹。
多年来,游树林下乡为老百姓放电影,忙起来的时候甚至几个月也不回一趟家,他和许多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那个时候,婺源县的老老少少都认识游树林,并把他的名字牢记在心里。
无私奉献,与电影结下深厚情缘
1998年,游树林临危受命,挑起了电影公司的重担,当上了一名经理。
在公司最困难时期,他以私人财产担保为公司贷款3万元,购置电影拷贝和放映设备,并毅然决然背起沉重的电影机出县域、跨区界、赴外省去放电影,挣回辛苦钱给陷入困境中的同事发放生活费,渡过难关。自他上任电影公司经理以来的十多年里,从未有过公司离退休干部职工、乡村电影放映员上访事件发生,确保了一方平安。
为了最大限度地创造科教题材电影的社会效益,游树林有针对性地寻求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走特约放映、请农民免费看电影的新路子。通过与农村信用联社、县科协、县交警大队合作,放映小额贷款政策宣传、抛秧、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农村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电影,把电影送到农民家门口。
为了让更多农民看上高清晰的电影,游树林又积极更新设备,甚至拿自己的房子到银行抵押贷款购买放映设备。通过多年的努力,队里已拥有16mm新放映机10台,数字电影放映机10台,电脑2台,购进科教故事片620部,连同原先留存下来的,拥有新老科教故事片1420部,迎合了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对于我来说,电影就是我的生命,是我一生的追求,电影也成就了我的人生梦想。”游树林说。
也正因此,游树林获得了一系列社会荣誉,先后多次被县直机关工委、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党总支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9月,作为全国9个优秀基层电影放映员之一的游树林还荣幸被邀请参加了第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电影放映员。2008年5月,他被文化部办公厅评为“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荣誉称号。2009年5月,他的先进事迹在江西卫视“井冈先锋”栏目中播出,在群众中反响强烈。2011年2月,他被婺源县广大干部群众评选为“婺源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之一。
吕富来、记者王敏君/文